不想孩子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父母在孩子3岁前这样做

不想孩子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父母在孩子3岁前这样做,第1张

不想孩子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父母在孩子3岁前这样做

孩子长大了,缺了父爱会变成什么样?父爱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如果你不想失去父爱,你会后悔一辈子。在你的孩子3岁之前,父母应该这样配合。

我是宝爸,女儿现在9个多月了。我发现带她去的时候,很顺利。我可以和她一起玩,或者只是和她呆在一起,她很乖。但是宝贝妈妈和奶奶不行。孩子看到会抱抱,或者不抱抱或者抱的稍微慢一点就会哭。为什么?

在“丧偶育儿”普遍存在的当下,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缺位为孩子未来的很多不幸埋下了伏笔,所以特别高兴有宝爸爸提问交流,也愿意花心思思考孩子的成长!

你提到你女儿见你的状态和见她妈妈外婆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可能会进入“恋母”期,这是指恋母情结,持续两三年。

但是在她生命的前三年,你还没有她主要的养育者重要,尤其是她的母亲。你描述的“9个月大的女儿会抱妈妈和奶奶,动不动就哭”,证明孩子在进入这个时期之前,对她的两个主要养育者还是比较依恋的。

至少在出生后的0-6个月,婴儿和母亲仍会处于“二合一”的状态,婴儿会把所有的现实环境都视为子宫环境的延续。因此,我们应该强调襁褓的舒适和温暖,合适的室温,以及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对婴儿需求的充分响应等。,这样才能给他们充分的安全感。

6个月后,随着知觉整合能力的发展,外界的碎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宝宝会进入“分离-个体化”期。当他们第一次看清自己的母亲时,他们意识到他们没有和母亲在一起。母亲不是他们自己的一部分,而是另一个个体。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焦虑会明显上升,甚至会整夜哭泣,因为接受这个现实确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为了调和这种痛苦,孩子开始加倍依恋母亲和主要照顾者,变得不可分离。隐身一段时间,就像失去了整个世界。

所以,在孩子6个月到3岁的阶段,妈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情绪来平复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感知到虽然世界上有分离,但分离可以不那么痛苦,同时孩子也会内化心中那个真正的妈妈的形象。

婴儿和母亲之间发展起来的这种无形的脐带般的情感纽带叫做依恋。依恋会决定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性格特征、成人恋爱质量等。基本上这个建立依恋的过程会在3岁左右完成。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重量已经基本达到了成人的3/4,约1000-1100克。所以有“三岁看大”“三岁定八十”的说法。

只有在心理上能感受到母亲存在的孩子,才有独处的能力——即使母亲不在面前,他们也能感到完整和安全,敢于探索更大的世界,敢于冒险。在成功完成这个与母亲的分裂与统一的过程后,孩子会“遇到”另一个重要的人——父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2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