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宝宝的挫折和错误。不要放纵和溺爱,也不要矫枉过正。
“宝宝摔倒了要不要扶?”
-帮帮忙,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就在你身边,宝宝的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不用帮忙,让宝宝自己起来。这是教育宝宝的好机会。受不了什么颠簸怎么做?
宝宝不小心摔倒了。你想不想扶他起来?
在回答“宝宝摔倒了,要不要帮忙?”,先分析父母帮不帮宝宝的心态。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把宝宝举起来,而是父母在举起宝宝的那一刻心态是否健康。
第一种:过度紧张
宝宝不小心摔了一跤,家长心疼宝宝,发展成内疚自责:“我没有照看好宝宝,让宝宝摔了。”“我不是一个好爸爸/妈妈,因为宝宝摔得太重了。”“下次不敢让宝宝自己走路了。”“我真没用,什么都做不好。”
这就是过度投入的父母类型。他们等不到宝宝长大,也不忍心宝宝受一点委屈。
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宝宝摔倒的第一时间,会立刻冲过去把宝宝扶起来。
如果宝的父母是这种类型,我建议不要把宝宝抱起来,对宝宝摔倒反应过度。
家长可以放松,不要那么紧张,给宝宝一个机会,让宝宝自己起来会更好。
如果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摔倒,可以很平静,不焦虑,不过度担心,不自责。帮助宝宝有安全感,加强亲子间的信任关系,非常好。
第二:坚决拒绝帮忙
宝宝不小心摔倒了。父母为了锻炼宝宝的独立意识,依然一意孤行,即使宝宝表现出明显的求助行为。他们必须让婴儿自己起床。
甚至很多家长明明想扶宝宝起来,却坚持“为了宝宝着想”不帮。
如果是这样,我建议扶宝宝起来。有很多机会锻炼他的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
宝宝不小心摔倒了,因为害怕和疼痛向家长求助。如果父母置之不理,不给予任何帮助,会让宝宝更加难过和恐惧,从而影响宝宝安全感的建立,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如果宝宝摔倒了,没有太大的情绪反应,也没有求救行为,家长可以让宝宝爬起来,不用扶他。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第三:怨天尤人
有时候宝宝摔倒了,家长心疼宝宝,使劲拍打地面:
“不平的地面绊倒了宝宝,撞到了地上。”……
这样的说法会影响对宝宝正确认识的建立。如果父母习惯了用这种方式和宝宝沟通,宝宝就会变得推卸责任。如果出了什么事,他会认为“都是别人的错,不关我的事,我没有错。”
宝宝从小就学会责怪别人,长此以往,会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的性格。
第四:怪宝宝
另一种责备行为是针对内部的——“都是你不好好走路。你为什么哭?”“你弄伤了桌子,擦一下”...
我见过很多摔倒后眼泪还没干就蹭桌子的宝宝。
我觉得这样教育下的宝宝特别容易自责。当有事情发生时,婴儿会在心里嘀咕:“都是我的错,一切都是我的责任。”
性格稍微强势一点的宝宝会开始怀疑,“爸爸妈妈不爱我。他们可能更喜欢这张桌子。不然他们为什么只要求我撞到桌子上道歉?”
其实关于“宝宝不小心摔倒了要不要扶”这个问题,我们要尊重事实。
宝宝摔倒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宝宝路不好,也可能是地不对等的客观原因。父母的反馈越真实,宝宝越容易在挫折中成长。
如果父母太着急调整心理状态,你扶不扶起来都会有问题。
如果父母调整好心态,你会发现,是否帮助宝宝,不应该由父母决定,而完全取决于宝宝。
如果宝宝摔倒了不哭不闹,或者家长给他一点鼓励,宝宝就会自己爬起来,家长没必要帮他。
婴儿摔倒时有明显的求救信号。家长一定要把宝宝扶起来,这样有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和亲子关系的融洽。
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可大可小,家长过分关注或忽视都是不可取的。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知道——“只要你需要,爸爸妈妈就在你身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