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初为人父母,初为人父母的人,看着那个软软嫩嫩的小家伙,心里有无限的爱,却不知道怎么去爱。看了很多育儿书,以为自己可以轻松处理一切。才发现它太年轻,太单纯。
有些婴儿似乎天生懂事。从它们妈妈肚子里出来后,一天的一切都用吃喝睡睡来概括。然而,有些婴儿并不那么体贴。他们仍然吃,喝,睡,但他们似乎有更多的能量。他(她)额外的精力耗尽了父母所有的努力。他或她可能需要你的很多关注、很多拥抱和很多爱。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一到两年,直到宝宝变成婴儿。在这段时间里,父母给予适当的照顾,会让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因为婴儿有这种安全感,他们会慢慢接受身边除了父母以外的人,即使是陌生人也会有一颗好奇但不胆怯的心。而这是父母给的初恋。
到了两岁,宝宝就能跑能挑,自己找朋友一起玩了。即使短暂离开父母,他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不安,担惊受怕。他们甚至可以自娱自乐,让父母开怀大笑。但同时也在考验父母的边界,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他们的要求多了很多。比如他们想爬到桌子上玩,想把其他伙伴的东西占为己有,想玩火,想碰尖锐的东西。只有在父母一次次重复“不”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有些事是不能做的,有些事是不能碰的。他们学会了这种尝试和拒绝之间的“界限感”。
你也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孩子,当他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在地上打滚。但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第一次做出这样的举动,家长站出来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可以的,以后这种连续的行为是否可以避免。
有些父母喜欢讲道理。这个没毛病,但是不需要每次都讲。我们告诉他不要碰插座,因为有电,他可能不理解。在学校阶段,老师不会给我们的孩子解释每一条校规,为什么我们不能这么做。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每次触碰危险的时候,严厉的告诉他,我们不能这样。有人会说我家孩子执着,越不让摸越想摸。坚持是好事,但跨界坚持就成了贬义词。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在乎你的想法,比你想象的更想讨好你。尽早建立规则,在有限的范围内,他们可以获得更有效的自由。而没有边界的自由又怎么能称为自由呢?自由从来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并努力做好。
《摸龙说昭宪皇太后》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进攻赵国,占领了赵国的三座城市。赵情况危急,向齐国求助。齐国要求先把赵的儿子常做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宠爱长安,但拒绝这样做。国家危在旦夕。感动龙劝说赵让她心爱的儿子去齐国做人质,终于化解了危机。
在赵的心目中,她觉得自己爱常(儿子)胜过爱燕皇后(女儿)。摸龙不这么认为。他对赵说:“如果父母爱他们的孩子,这将是深远的(如果父母爱他们的孩子,他们必须为他们着想)。当你送别颜后结婚时,你抱着你的脚跟为她哭泣。她远嫁他乡,很可悲,也够可怜的了。不是说她结婚后你不想念她,而是你牺牲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她,‘不要被赶回来!’这难道不是她长久以来的打算,希望她生儿育女,世世代代为君?“现在你把常的地位提高得很高,给了他肥沃的土地和许多财宝,而不是借此机会为国家做贡献。一旦你死了,为什么长会站在赵那边?我觉得你对长的计划太短了,所以我觉得你对他的爱还不如对燕王的爱。”赵的话也有道理,终于服气了,同意让自己的儿子当人质。
一国之君尚且躲不下城墙和母亲的羽翼,需要历尽艰辛,建功立业,何况我们大多数人。而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大多想着要为孩子铲平所有的绊脚石?这孩子摔倒了,所以我们尽快跑去帮他。孩子跟孩子打起来了,我们恨不得能替他揍一顿揍一顿。不要因为孩子在操场上的竞争而发生太多大人之间的争斗。
不管是不是,都要考虑一下。既然我们终究会先于孩子离开,与其为他们避免一切危险,不如在他们能理解的时候,教他们如何避免和处理。至少,我们没有把焦虑放在孩子身上。婴儿小的时候给的安全感,孩子小的时候给的边界感,适当的放手,一些委屈和挫折,都是他们需要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