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到达生活的美好
周末刚过的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情绪低落地跟我吐槽,说小孩子有“十万个为什么”,实际生活明明是“十万个不不不”,周末比上班还累。
作为一个母亲,朋友马上让我自己编一系列动画图片,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
我记得。身边很多妈妈都这么说过:
我每次都告诉自己要做一个温柔的妈妈,但每次都被孩子的“不不不”逼成狮子吼。吼完了,万分抱歉。真的是我每天都在孩子的“不不不”的挣扎,愤怒,后悔中度过。
其实这种情况我也有同感。虽然暖暖一直被认为是个乖巧的孩子,但说“不不不”是常事。
因为这个原因,我也疯狂了一段时间。前一秒还是可爱的小天使,下一秒就变成了“不不不”的小恶魔。耐心真的是一次次被挑战到极限,让人跺脚。
还好我的疯狂状态没持续多久。在听武志红心理学课的过程中,我恍然大悟:“不”是最美的内心语言,它代表着自我意志,代表着我心中最真实的自己。
当孩子说出“不”这个字的时候,就相当于他变得“独立”了,告诉我们我“不”想遵从你的意愿。在我自己的事情上,我想自己做决定。
而自我肯定,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成就美好人生的根本途径。
其实你找到了吗?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成年人太容易说“是”而不能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关系看似友好,但实际上在态度上是消极、被动、封闭甚至困倦的。
所以,允许孩子说“不”真的是家长的必修课。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允许孩子说“不”有多重要,也很少真正接受孩子在行动上说“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对孩子说“不”的人,评判标准是无知和不听话。
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不”。我们太想让孩子听话,以至于很容易让孩子说“是”,渐渐忘记自己有多想自己做决定。其实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提到她刚上小学的儿子,朋友既兴奋又担心。原来我朋友的儿子点点是个害羞的孩子,不懂得拒绝,也不善于说“不”。
他从来不和孩子争东西,哪怕是自己的东西。只要别人想玩,他就会默默放弃。有一次,点点出去玩自己的模型车,正在玩的小朋友对点点的模型车很感兴趣。10点让孩子玩,边上等着,看着孩子一轮一轮的玩,脸上都是无奈,他却不上去要。
这种情况我朋友说过很多次了。虽然孩子的谦逊是礼貌和理解的表现,但这种为了满足别人而忽略自己需求的做法尤其让她感到心疼。
这让朋友们开始反思潜意识育儿对自己和家人的影响,即懂得谦让是大度和理解的表现,而说“不”则是不听话和无知的表现。
而这些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成长。心理学家认为,不说“不”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他们总是委屈自己,帮助别人,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演变成心理疾病。
可能就是知道这个吧。当面对时不时温暖的“不不不”时,我的心灵比以前平静了许多。我意识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需要通过说“不”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会允许暖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
她不想匆忙逛公园,就允许她在公园慢慢走;
她不想在早饭前穿衣服,那就允许她吃完早饭再穿衣服;
她这顿午饭不想吃蔬菜,那就允许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蔬菜。
这样的事情很多。总的原则是,在不对他人造成任何影响和伤害,不对自身安全造成任何隐患的情况下,我会接受她的想法,尽量说“不”。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去一家商场买衣服,卖衣服的姑娘看到我旁边的暖暖,热情地跟暖暖打招呼。暖暖礼貌地回应女孩,于是女孩更热情地蹲下来,撒娇地对暖暖说:“你能亲亲阿姨吗?”我转头看着那个女孩,她留着精致的发型,看起来很亲切,但是她脸上的浓妆让我觉得不舒服,但是我的教养牵扯到我,让我很难直接拒绝那个女孩。这个时候暖暖说了一句“不”,她很坦白的拒绝了这个女孩。
那一刻,我纠结的心突然落地了,我感到了温暖和勇敢的激动。
肯定会有声音说,这不是溺爱吗?很容易惯坏孩子。不可否认,我们身边可以看到很多娇生惯养的熊海子。但是允许孩子说“不”并不代表他们被惯坏了。
溺爱是无原则的过度放纵,甚至阻碍孩子做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
而允许孩子说“不”,就是在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影响和伤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做自己是无条件的。
就像我尊重暖暖的意愿,允许她说“不”一样,暖暖也并没有因此而多了一份“熊孩子”,多了一份负责和体贴。我也很高兴看到她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也一直相信,通过让孩子说“不”,让孩子做自己,让孩子不断体验什么是亲情,你会发现孩子的活力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他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丰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