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原生家庭不完美?你要从小对孩子说这句话!

你的原生家庭不完美?你要从小对孩子说这句话!,第1张

你的原生家庭不完美?你要从小对孩子说这句话!

今天提到“出身家族”,基本是以下三足鼎立的情况:

灾后控诉:父母双方都是恶魔!

灾后辩解: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爸爸)。谁生了个宝宝?

灾后重建:从来没有完美的出身家庭,挣脱和恢复全靠你。

在整个“出身世家”话题圈里,他们三个都是江湖老大。无论是指责、辩解还是重建,这三种“灾后”的姿态都没有错,但只有我一个人想问:灾前我们能做什么?

出身家庭并不完美。诚然,父母的爱有时会变成伤害;但确实不能强迫父母做好每一件事(哪一对新手父母一路走来没有磕磕绊绊?);而且确实每个人都会有自愈能力。分析完这三个“真”,感觉整个人都脱离了出身家庭,完美!

只是你们每一个从原生家庭走出来建立新家庭的人,都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在这个新家里,即使没有以前的不完美,也会有其他的不完美。人无完人,这是必然的。既然知道自己走过的路,我们的孩子也要走一次,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少受点伤害?

从我3、4岁开始,我爸就给我灌输一句话:“你要知道,即使是家里的父母、长辈或者老师,对你说的话,也可能是错的。他们并没有亏待你的意思,但每个人都会犯错。”

大概是因为我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时候火爆的脾气很可能会压制一个“听话”的女儿,所以反复给我灌输“爸爸妈妈也会犯错”的观点。平时,他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教育。难得的是,他在意见不合太生气后还会坚持这么说,留给我思考的空间。

现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类似于“不要吼,不要叫,教一个好孩子”的育儿观念。甚至和我们的Q爸一样,做了一个“21天戒吼计划”。越是需要这样的大张旗鼓,越是证明坚持下去真的很难。谁能一年7天24小时都保持好脾气?我忍不住生气。事后,很多家长可能会发朋友圈做一个深深的忏悔,但这种忏悔的孩子是得不到的。与其交朋友,不如坦诚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我会尽量避免犯错,但如果我还是错了,你可以不听我的;就算老子生气,也不代表老子理性。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没有双重标准。请永远不要屈服于“我是你的父亲,我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种神圣的逻辑。

看到这里,也许对方辩手会跳出来反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如果一个孩子能判断他的父母是对还是错,监护人有什么用?

正是因为孩子天生不能判断对错,所以需要从小培养。如果你认为让孩子做判断就是让他为所欲为,那么这种理解能力显然缺乏智慧。抚养孩子总是需要智慧和良好的理解力。和孩子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可以通过辩论、沟通、协商来解决问题。不就是为了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吗?但是,当然,“判断什么是错的,找到什么是对的”需要智慧,这里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我举个例子——

小时候可以说是所有中国家长都想改造的对象:不自信,内向,害羞,敏感,多嘴,不善交际(我知道内向和害羞不是一回事,但我很荣幸两者都有。谢谢)。但是每当有七大姑八大姨担心我的时候,我爸都会一个个挡回去。他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小时候比女儿内向多了,现在做销售能捂半张嘴就能打败别人。在父母营造的轻松氛围中,我从小没有受到周围人和学校评论的影响,感觉自己很内向。现在想想,总是要求孩子“活泼”的大人不是很不讲道理吗?如果你是在学习某项技能,还是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但你要要求一个害羞的宝宝“活泼”。你想让他聊天还是跳舞?内向的孩子自己也会对社交感到不自在。如果非要强迫别人的孩子表现得舒服,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更加难受,留下的只有阴影。

后来上了中学,不知怎么的鼓起勇气去采访了学生会的纪检部门。可是到了必须当众发言的时候,我又开始怯场了,声音低得让底下的学生“老干部”都不耐烦了。她听出了知望的轻蔑,说:“你声音这么低,怎么管理纪律?”观众中没有人,包括我自己,认为这是错误的。但当我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我父亲时,他说:“你可以告诉她,纪律靠的是理智,而不是声音的大小。”

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这句话比任何安慰都有效。比起“下次自信点就好”的废话,我爸启发我,被破绽抓住打在地上并不可怕。如果别人打你的方式有漏洞,你可以利用这个漏洞反击。就算你一时改变不了自己的缺陷,也不妨碍你用自己的智慧用另一种方式赢得别人的认可。我不能把音量调大,但我可以在写作中讲道理。后来每次上台前,我都认真准备讲稿,坚持用话筒。虽然在几百人面前演讲的时候我还是很紧张,但是从低头到玩手机,观众和我互动已经不再困难。

至于我为什么擅长写作,也得益于小时候性格内向,喜欢一个人看杂七杂八的书。小学暑假看的《飘》,被家里一个保守的长辈看到了。她说:“你现在为什么读这样的书?”哎,各位,可想而知,一个12岁的小女孩,自以为看了一本“小黄书”(关键是被发现了)的耻辱。

就这样过了几天,我还是忍不住紧张地问妈妈:“妈妈,你看《乱世佳人》了吗?”已随风而逝。"

“我见过。”

于是我进一步探查:“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我觉得女主角很坚强。我很佩服她……”(此处省略500字赞)

我妈书读的不多,还好她读的是《飘》,救了我12岁还以为我在看小黄书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她影响了我对阅读乃至世界的理解。很多人在书上看到一些“出格”的描述都会觉得不道德,就像一个有纹身的女孩会觉得自己不是好女孩一样。这些偏见往往会变得流行。但我妈对《飘》的评价总是提醒我要保持自己的判断,要超越这些浅薄的偏见,要把整体看得更深。所以我后来看的各种书都有低俗激烈的语言,出来工作也会遇到爱抽烟爱纹身的女性朋友。他们没有“坏”我,而是让我接触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世界,让我成为了一个理论知识远超实践经验的种子选手。[捂脸]

所以我是在“父母和老师都有可能犯错”的警惕中长大的。即使面对父母强烈希望我留在小城镇,做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也能坚持做出决定,来深圳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当我心甘情愿在一家有些思想的出版公司拿着3000元月薪的时候,父母也拐弯抹角的讲考公和当老师的好处,但我并没有表现出“妈妈宝藏女孩”的属性。因为作为一个从小被父母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无论出身家庭多么保守,我都无法阻止自己坚定地做自己。

最后,我想对父母说的是,虽然育儿是一种修行,但修行并不意味着给宝宝一个完美的出身家庭。或许恰恰相反,它意味着让你知道如何带着宝宝去面对这个家庭的不完美。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局限。坦率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会犯错,没有人是你的权威”,从小引导宝宝锻炼自己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不仅能超越出身家庭的不完美,也能超越成人社会的偏见和荒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1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