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儿子小声问我:“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跟孩子谈钱”是我们做父母绕不开的教育话题。怎么和孩子谈钱?
1
聪明人应该是脑子里有钱,而不是心里有钱,教会孩子钱的意义远不止于钱。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哭穷会让孩子懂得节俭懂事。否认孩子会因为父母经常“哭穷”而节俭,但孩子内心的被剥夺感会伴随一生的成长,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被剥夺感引起的,因为被家庭压迫的被剥夺感背后的压力占据了大脑的“带宽”,直接吞噬了孩子的大脑发育能力,影响了孩子的视野和格局。
2
经济上被严格控制,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唯利是图,到处追逐金钱,很难得到真正幸福的生活。
不信我?那么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一个家境贫寒的高级白领,存款不少于60万。她的朋友和同事从2006年开始劝她买房。当时8万元的首付让她在深圳市区拥有了一套小户型商品房,但她就是没有勇气从60万元存款中拿出8万元来买自己的房子。现在就算拿出60万也不够那套房的首付。每次她花钱去旅游的时候,被朋友拉着去买护肤品的时候,喝一杯30多元的星巴克的时候.....她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她觉得这样花钱是十恶不赦的罪行。她就是这样,就算是自己劳动挣的钱,也不能安心用。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被教育“挣钱不容易,要节俭,要艰苦朴素”。他从一所著名大学毕业后,与另一所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竞争一份工作。结果普通大学的毕业生都被录取了。小伙子不解地问面试官,面试官告诉小伙子,“因为你要的工资太低,看得出来你不够自信,我们不敢招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他带着物质匮乏感走进社会,总觉得能有一份丰衣足食的工作。他也不敢有什么其他的奢求。他总觉得那些高薪轻松的工作值得更好更优秀的人去做,但他不配。
在这些悲伤的小故事中,主角背后的家庭未必都是穷人,但有一点是绝对普遍的,那就是主角的父母都有“穷思想”。
3
由于从小就被灌输贫穷的观念,孩子往往很在乎钱,即使长大后有钱了,也会吝啬到出社会后交流受阻。
小时候长期处于贫困和窘迫中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里的数字不断攀升。就像得了一种病,而且是相伴而生的。它是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孩子心中的,永远挥之不去。
他们往往有这样一个逻辑:第一,不要买贵的东西,没钱买不起。第二,买便宜货就是省钱。
如果你去这些人家里,总会发现一个角落堆满了琳琅满目的杂物,因为他们买的东西非常容易损坏,坏了又舍不得扔掉。他们总想着哪天还能用或者送给别人,但往往别人不要了,只能堆在家里,越堆越多。受影响最大的是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以及他们的下一代每天被贫穷的价值所影响。
对“贫穷”的思考就像一份遗产。如果不是被遗弃,不管我们的孩子愿不愿意继承,都会记录在孩子的人生账上。
4
父母和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孩子的金钱观。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个小孩问父母:“爸爸,我们有钱吗?”
美国爸爸回答:“我有,你没有。你想有钱,就得想办法自己挣。”
我的中国父亲说:“我有的是钱。等你长大了,所有的钱都是你的。”
那么,你是怎么和孩子谈钱的呢?
不要跟孩子说这个商品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超预算了,只能下次再买。
不要跟孩子说家里穷,只能靠。你必须努力学习赚钱养家。
告诉孩子你喜欢什么,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
不要告诉你的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长期的学习。
定期给孩子零花钱。明确零花钱的应用范围,比如告诉孩子以后可以自己攒钱买小玩具和零食。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提醒他们用零花钱买。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付出”,让孩子明白,金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该体现在帮助别人上。
永远不要给孩子压力让他穷。不要让贫穷成为孩子一生的诅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