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庭教育真相,你懂几个呢?

这些家庭教育真相,你懂几个呢?,第1张

这些家庭教育真相,你懂几个呢?

家庭教育的真相

本文讲述了家庭教育的真相。看不到真相的父母,会活在自己的见解里,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要求孩子去做;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禁止他们这么做。这种方式不是教育,而是教学。看不清真相的父母,会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和期望时,情绪化地对待孩子,惩罚,贬低,打击,放弃。这种方式不是教育,而是教训。教孩子,孩子做不到;教孩子,孩子叛逆,对抗,自暴自弃。家庭成为战场,父母在未知中煎熬,在委屈和抱怨中纠结。除非你看到了家庭教育的真相,否则你是不可能轻松聪明的为人父母的!

以前夸孩子“家教好”[h/]

现在夸孩子就是“成绩好”[h/]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的越来越少了。家长说的更多的是孩子“奥赛夺冠”“外语口语水平有多高”。在评价孩子时,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揭示。

但我还是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这是一种曝光,也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培养。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孔子提出人的学习要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则孝,出则悲”,讲的是家庭教育;

第二个阶段是“信实,爱一切人,善良”,讲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如果你能不遗余力,你就可以学习文学”,意思是如果你完成了前两个阶段,你就可以学习文学知识。现在反过来了。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我们去接受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呢?经常被我们忽略。

现在的孩子

远离“分享”这个词

我们现在的孩子,离“分享”二字很远。家里的水果都削皮,爷爷奶奶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嘴里,说:“再吃两块,就要练琴了!”从一个人在太阳下玩一块馒头,到现在的时间,我们用叉子在水果上,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精神标准。有时候我们只为自己得到的而高兴,却忽略了自己付出的。今天,我们可能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花大价钱上个培训班就能获得的。是从小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力。

就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吧,我们小时候玩的方式有天壤之别。我小时候,那是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们流行砍沙袋和跳橡皮筋。一毛钱可以买很多橡皮筋,然后我们把它们一根一根的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橡皮筋。那时候穷人玩游戏。

现在,我们小区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辆滑板车和一双旱冰鞋。孩子们在他们面前滑行,互相问好,然后散开。他们空房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却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环境。当所有的孩子都在速度中独自骑着滑板车的时候,他们缺乏对规则的协商和认同。他们怎么会懂得牺牲和卑微?

家庭行为

会被孩子带入社会

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是混乱的。一方面我们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依然是我的专属;我们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是在行为上,我们还是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导致孩子从小就有一种“一切来之容易”的错误引导。

“文字胜于实例”。我女儿也是独生女。两岁的时候,她就知道奶奶有糖尿病,每次吃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这个习惯。每次吃饭前她都拿筷子说:“奶奶,吃点药吧!”她会明白她对奶奶有责任,她会觉得有责任很荣幸。

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了丽江。女儿第一次去养鸡场捡鸡蛋,感觉很新鲜。两个鸡蛋跟着她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她把它们给了她的祖母。当时我在想,孩子做了什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没有被关注。

家庭是我们从小担心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今天,我们常常觉得,人越来越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一个家庭的烙印。你的孩子会带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进入社会,取决于你的家庭行为。

家庭教育的最终产品

是“态度”

家庭教育的最终产品是“态度”。女儿4岁的时候,在一个工艺班做了一个花篮。一天,她砰的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角破了一个三角形的洞,她哭了。我说:“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把花篮做得比没坏的时候更漂亮!”我们剪贴,她用彩笔涂色。最后,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她对我说,“妈妈,我明白了。哭也没用。”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

当然,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变得比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要让事情变得更糟。这是一种修复生命的能力。一个人的一生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控制,但是修复他一生的能力在我们自己手里。

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相信,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与人生相关的评价,成功是与社会相关的评价。成长是内在系统,成功是外在系统。我更希望孩子关注的是灵魂,是自我,是人格,而不是外在的标签。

我很喜欢“长大”这个词。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永久的力量。它不是依附于外在的,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儒家所说的“君子之日,三省靠己”,就是在“自省”中不断成长的。家里人讲的“道”字是“寂而稀,独而不变,周而不危”。人的一生不应该保持这样的状态吗?一个人太忙,就会被社会标准绑架;当一个人不独立时,他就放弃了自由;当一个人失去了无危险行走的能力,他就变得停滞不前。

父母应该照顾孩子的尊严和自由

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看重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指标特别重要,就是尊严和自由。事实上,一个人这一生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高尊严和扩展自由。再好的事业,再好的爱情,一旦尊严和自由受到侵犯,就会产生冲突,甚至新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以任何好的名义剥夺孩子的尊严和自由。

我相信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父母给的,也不是谁求的。一个人的尊严是自己的选择。记得女儿5个多月大的时候,周围堆着各种各样的玩具,但她喜欢玩的东西只有一个——空药瓶。我们的阿姨从她的小手里抢过瓶子说:“这不好玩。你还是去玩电动娃娃吧!”但女儿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抓着奶瓶,继续执迷不悟地拧瓶盖。

后来我去咨询了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那个阶段是孩子手指开始学习精细动作的时候。拧瓶盖的动作对孩子小肌肉的发育大有裨益,比玩电动娃娃强多了。所以,我们认为贵的电动娃娃更好,这只是成年人的标准。孩子生来就有尊严,不应该被粗暴地剥夺。

除了尊严,另一个重要的成长指标是“自由”。很多人问我,你这么崇尚自由,还教孩子背诗吗?我说,我当然教书。我没有要求她双手背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但她在滑板车上跑的时候我们俩都大声背诵;就是在她泡在浴缸里水花四溅的时候,她突然兴致勃勃地提议:“妈妈,我们来背首诗吧!”

她朗诵诗歌,我从不限制她如何运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记得她两岁多的时候第一次用诗。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突然说:“路上的人都快死了。”她能“惟妙惟肖”地背诗!

后来她居然开始给人讲诗了。为什么“花瓣像眼泪一样落下,孤独的鸟儿唱出它们的悲伤”?因为地震太严重了,每个人都很难过。“听她地震版的《春天的希望》,我觉得我没办法纠正她。3岁时,她在电视上看到了汶川地震的惨烈场景,4岁时,她看到了玉树地震,然后她看到了日本的海啸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种痛苦。所以我觉得,让她这么解读吧。等她长大了,老师会给她讲《安史之乱》。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我一次都没有纠正她,因为我觉得,她还有多少年的时间可以胡说八道?我怀念她胡说八道的自由。这样他们长大后,还能保留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

让孩子快乐的能力

是最好的成长

我们期望一个人能够有尊严、自由地成长。有时候,当我看着女儿练习钢琴、跳舞或画画时,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根本不要求她在专业上有多大成就,只要她能在其中找到一种快乐的能力,就够了。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缺乏艺术方面的训练,所以当我们感到压力和疲惫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寄托。我女儿喜欢画画。遇到别人的生日和礼物,她总会说:“我给你画一张吧!”听起来像齐白石。

她还不会写作文,但是旅行的时候,她可以用绘画来写旅行日记。我觉得这样很好,因为她有自己的表达,有让自己开心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因为缺钱而被剥夺。一个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有能力让自己快乐。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失去一种审美的眼光,把这个世界当成了同一个功利标准的筛选。我们越来越成功,却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失去了走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时内心的愉悦。

“成功”可能是判断人的一个标准,但它只是成长标准的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全面多样的标准体系。人的一生只要能成长,就一定有未来。人生哪里有空闲空的地方,哪里就一定有希望。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育法。源于先贤,但也适用于当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1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