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完孩子就去上班,然后把孩子留给家里老人照顾。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育儿模式,但是家里的老人真的有能力教育孩子吗?事实上,他们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做法往往会误导孩子,甚至把孩子引入歧途。以下几类老人不适合你带孩子。请小心:
1迷信很重要
曾经有个老奶奶说孙子这辈子缺金。她马上摘下金戒指,塞进孩子嘴里。三个月大的孩子一下子吞下去,差点丢了性命。
还有一个奶奶,有了新孙子,开心极了。用钱给孩子洗澡是惯例。结果孩子皮肤过敏严重,全身都是红疙瘩,一直哭。对于这种情况,奶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2强迫孩子吃饭老观念是孩子最好白胖。老人总想让孩子吃得很萌,所以习惯了不停地喂,甚至追。
当一些孩子不想吃东西的时候,老人就胁迫他们,用零食哄他们,用言语威胁他们,“如果你不吃,我就让警察把你带走”,用动画片引诱他们...其实你越逼他们,他们越排斥吃东西,这也造成了他们吃零食看电视的坏习惯。
3追着孩子给吃东西在幼儿园和游乐场,当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老人会趁他不注意把一个水果放进嘴里。在老人眼里:只有这个时候,孩子才不会轻易反抗。如果一个被塞满了,孩子们会吃一个。吃一个,哪怕一个。
老人做的对吗?其实这个小动作很容易破坏孩子注意力的发展。为什么有的孩子上学注意力差?其实跟他小时候的这种一点一滴的“被打扰”有关。
4给孩子穿很多老人怕冷,习惯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孩子是纯阳,不怕冷,除非天生体质弱。这样一来,孩子运动的时候容易出汗,孩子忽冷忽热的时候更容易生病。
5鼓励孩子说谎女儿嘴巴甜,妈妈就问,你吃糖了吗?她想了一下,说:“是的。”。然后爷爷就冲出来说,你这个叛徒,我让你不要告诉你妈,你就告诉你妈。
妈妈知道不能和老人发生矛盾,只好把情绪压下来,告诉孩子:对妈妈要坦诚。吃了就吃了。妈妈不禁止你吃好吗?
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母亲再问的时候,女儿疑惑了很久,想了一下,说,我吃了还是没吃?她不知道他应该如何回答。
孩子一方面害怕爷爷骂他汉奸;另一方面,他又怕妈妈担心。你看,孩子天生就是外交官,所以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能观察到他们说的话。他们会看爷爷奶奶允许什么,父母不允许就不去找他们,反而去找爷爷奶奶。
6限制孩子探索老人经常跟孩子说跑慢点,别摔倒。过了一年半,其实往往是爷爷奶奶不重视,孩子就不见了。于是老人害怕了:我就抱着他吧。经常抱孩子会怎么样?会走路的孩子一旦舍不得走,总想被大人抱着。孩子也会形成不敢冒险的意识。如果前方有危险,还是和奶奶待在一起比较好。很容易养出胆小的孩子。
7老人听力衰退有的老人听力有损失,对孩子说话总是声音太大。此外,他们习惯于在看电视时打开电视。长此以往,会损害孩子的听力。
8毫无限制的给孩子吃零食孩子一哭就吃各种糖果汽水零食,对孩子的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老人也不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也不知道零食对孩子身体有害,更不知道添加剂会损害孩子的大脑。
9“替代”孩子做事情妈妈问:宝贝,你今天去哪里玩了?然后奶奶说我们今天去了小公园。妈妈一句话没说,又问:你今天看到哪个孩子了?奶奶说,我们看到谁。
再比如,孩子吃饭前喜欢帮妈妈上菜,家里老人担心饭碗会掉。通常是孩子被老人接过来才伺候。
这些行为实际上减少了孩子自身的学习机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动作协调、密封能力的发展都有影响。
10帮孩子穿衣
很多孩子都三四岁了。他们不会自己系鞋带,不会穿衣服。都说老人孩子小,大人要帮忙,或者说孩子穿的不合适,出门会让人笑大人没担当。但其实孩子学习穿衣穿鞋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他们犯了很多错误,他们会慢慢纠正自己。总是帮孩子穿,孩子没有犯错的机会,也没有改正的机会,自然不会。
11老人缺乏活力现在的大城市,很多家庭的老人年龄都比较大。因为大城市的年轻人,结婚生子的时间越来越往后拖,工作后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照顾孩子,和孩子身体接触很少,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母婴之间的皮肤接触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这些孩子长大后不主动与人交流,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他们往往性格内向,甚至抑郁。
12孩子摔倒追究桌子的责任孩子撞到桌子上摔倒了。老人迅速抱起哭泣的孩子。“打它,桌子不好,打宝宝,打它……”这是育儿还是害人?这种教学可以让孩子明辨是非。他们长大后,往往把自己的错误和过错推到客观环境或他人身上。这样的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改正,最终会自欺欺人。
13欺骗孩子“你把这碗饭吃了,一会奶奶带你去买糖”“你去睡觉吧,爷爷明天带你去公园”……结果孩子高高兴兴吃完饭去睡觉了,爷爷奶奶却故意忘了自己的承诺,或者干脆说“下次我给你买”“下次我带你去玩”。这个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