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请停止,它最伤娃的心!

总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请停止,它最伤娃的心!,第1张

总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请停止,它最伤娃的心!

请问,你对孩子撒过善意的谎言吗?有时候,因为害怕解释的麻烦,我们会抛出一个简单的谎言来掩饰。然而,我们成年人这种看似无伤大雅的“善意谎言”,却可能给孩子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

来美国之前,我大学同学M发微信跟我诉苦。她和5岁的儿子发生了冲突。

五一假期,表姐带着3.5岁的女儿来看望。要走的时候,小姑娘看中了家里的滑板车,不肯下来。她想把它简单地送给她的表妹。反正她儿子也大了,在家里占地方,还是帮个忙好。

但儿子不同意:“这是我的车,我不想给别人!”小女孩嚎啕大哭,但是表姐哄她也不管用。这有点丢脸。

M把儿子带到卧室,平静地说:“你还记得今天吃饭的时候,你小妹妹总是打喷嚏吗?她感冒了,接下来几天不能出去玩就没意思了。咱们把这辆车借给她,等她好了再还。”

儿子犹豫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那就借吧。”

虽然表姐说不要,但是女儿不拿到车不肯走,就收下了。m觉得事情还算圆满——后来儿子特意画了一幅,说等他身体好了再送给妹妹,深深打动了M.

谁能想到,端午节去表姐家做客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M的儿子向姐姐要那辆滑板车,女孩不肯给。她儿子说:“这是我的车!你生病时我借给你的,你身体好了就该还给我!”

小女孩当然不会。在两个孩子的争夺中,女孩被推倒,一边哭一边向妈妈抱怨:“哥哥抢了我的车!还说我有病!”m不得不向他的表弟解释整个故事。

晚上走的时候,表哥让我把车开回去。当然不是m拿的。几天后,车居然送到了M的娘家。原来表妹告诉她妈妈,M的小姑子。

“说儿子5岁了还舍不得玩具,真是幼稚;

她还说家里不缺钱,不想要二手的东西。我不得不给他们;

还跟我妈说,不要诅咒别人家孩子生病,对自己不好...

什么意思?这让我很生气!"

最大的问题是我儿子。最近,他不像以前那样和母亲亲近了。“你说我招谁惹谁了?我现在里里外外都不是人了!”

“孩子不开心可以理解。毕竟你骗了你的孩子。”

“我这么做不就是为了让两个孩子都开心吗?我们必须继续下去吗?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我叹了口气。只要挂上“善意”两个字,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

小时候有一条特别心爱的黄色裙子,不仅穿起来很舒服,裙子设计也很特别。每隔一段距离就刻空并绣上花边。无论是学校春游还是亲戚婚礼,我都坚持穿。后来即使蕾丝被撕破了,我还是让我妈剪短了继续穿,这样持续了3年。

夏天小学一年级快结束的时候,学校号召向洪灾地区捐赠衣物。我妈帮我挑了几件不能穿的旧衣服,我也想把这条裙子捐了。我不能忍受。我妈说:“你现在高了,裙子太短穿不了。与其放在柜子里,还不如捐给有需要的人。”

那时候我7岁。我从心底里觉得“无私奉献”、“帮助灾区人民”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必须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所以,尽管我很不情愿,还是把这条裙子打包一起上交了。

那天我把水壶落在学校了,跑回去拿。教室里还有人没走。我的班主任在和一个叫静的女同学聊天,静穿着我的黄裙子!

我当时就愣住了:“你怎么穿着我的裙子?”

静的头比我小,衣服也刚好。她也愣住了,只是看着我,不说话。

班主任说:“这是你的裙子吗?你不是已经捐了吗?对她来说也一样。”

“不一样。我捐给灾区人民了!不是为了她!”

景的桌子上有很多衣服,就是早上大家捐的那些。老师正在为她挑选。我当时就很生气,心想,你捐给灾区的东西怎么能扣你喜欢的呢?捐款是骗人的吗?

“那就把衣服拿回家吧。”班主任示意静脱下裙子还给我。脱下来的时候,她的眼睛红红的。

“我想捐……”

“不想给同学就不一定要捐。这里还有哪些你的衣服?把他们都带走。”

现在我的眼睛红了。感觉又气又丢脸,我从行李里挑出捐赠的衣服,抱着胳膊跑回家。我妈看到我就问:“你的水壶呢?你怎么把衣服拿回来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然后班主任找我妈谈话。原来安静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老师想挑几件大家捐的衣服送给她,结果被我撞见了。为了保护静的自尊心,避免被同学议论,老师隐瞒了这些。

但我久久不能摆脱自己的委屈和愤怒——班主任是善良的,没有错;安静是无辜的,没有错;那么我做错了什么?带着一份“爱”去付出,自己却不知不觉成了“小人”,伤害了同学,被剥夺了“行善”的权利。

直到小学五年级,转学之前,我和景很少说话。我一直记得她当时红红的眼睛。那一天,我拿着衣服回家的时候满腹委屈。她脱下裙子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吗?

当谎言被戴上“善意”的帽子,就像被授予了免死金牌,让人无法反驳或批判,仿佛所有的是非都可以被绕过,一切都变得有理有据。

然而,这种强加的善意背后,隐藏着多少自私和不公平?

朋友骗儿子的真正动机是想尽快结束纠纷,收拾家里的旧物,照顾表妹的面子。但是,这对她被迫放弃代步车的儿子是不公平的。

班主任隐瞒的真实动机是想帮景,但不想让学生知道她违规私自挪用大家的东西。对我这个无辜被指责的人也不公平。

善意的谎言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旦被戳破,在场的人都会尴尬。但是再完美的谎言,总有一天会被揭穿。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最信任、最依赖的父母、老师都面不改色地欺骗了自己,那种世界观的崩塌甚至可以改变他的认知和成长轨迹。

童年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而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这期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被打破,可能会对以后的世界观和人际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外有研究指出,被父母欺骗过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撒谎,比如考试作弊,或者婚姻出轨。

有些家长觉得有些“善意的谎言”没那么严重。比如,孩子害怕打疫苗,因为哭而不肯去,他的父母可能会说:“我们今天要去打针,或者让医生开点药”,或者“打针一点都不疼,我保证,不信你试试”。

这些小谎言是无害的,对孩子有好处。为什么不能用?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用了,结果会怎样呢?知道被骗了,孩子下次不会来了,也不会再相信我们说的话了。

孩子害怕打针。你可以采取很多更好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平时和孩子玩小医生游戏,安排打针环节;

在孩子接种疫苗前两周告知消息,隔一段时间提醒一次,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心理建设,树立“宝宝可以勇敢”的自信心;

当你去打疫苗的时候,要说出后果的真相。“针扎的时候会有点痛,但是数到5就过去了,不疼了”;

鼓励和依赖你的孩子。“宝宝很勇敢,妈妈会抱着你/牵着你的手。如果你害怕,不要看,看你妈妈”;

打完针后,拥抱他,表达他的赞许:“你今天很勇敢,我真为你骄傲!”

你看,事实是,我们之所以选择“善意的谎言”,并不是因为没有别的办法,而是因为用起来更快,看起来更方便。

我还是那句话“你想快,但是成长没有快进键”。童心有多真,伤害就会有多深。撒谎很容易,但要弥补却极其困难。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被父母骗是什么感觉?”每一个回答都有心碎的声音。

椒盐蘑菇云:

如果可以的话,父母尽量不要欺骗孩子,哪怕是一些善意的谎言,因为孩子真的很难对父母有那种全心全意的信任。一旦被摧毁,就永远消失了。

就像我后来一样,很多次鼓起勇气去相信别人,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怀疑。很多时候,父母说什么,我第一反应就是怕他们再骗我,把我当傻子。

可悲的是,后来几个类似的笑话都没有骗到我,而我爸妈还以为是因为我变聪明了,想想都觉得可笑。

我被骗不是因为我傻,而是因为我愿意相信你。我没有被欺骗,也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想相信你。我已经不甘心了。

匿名用户:

当我意识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被骗了,我有一种清醒的感觉,明白了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白了父母捍卫自己利益的决心。过去的已经解释了,从此我放弃了幻想,开始学习摆脱道德绑架。如果他们再次打出悲伤牌,他们不会得到回应。

莉莉:

我被父母骗过很多次。虽然勉强可以算是善意的谎言,但基本上没有以白色结尾。导致我无法信任身边的人,包括我最亲的人。

你不会依赖别人做事,只是因为你单纯的觉得没有人会真正为你付出,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可以信任。感情淡薄,心冷漠,时刻警惕。

匿名用户:

我只记得当时哭的很伤心。我觉得我很愚蠢。我想到了两年都没有的东西。直到今天,我对嘻哈什么的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一提起来鼻子就酸。当时我甚至发誓再也不相信父母了。今天看来还是有影响的。

所以,不要把那些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当真。曾经的孩子,我们怎么会不知道?最伤孩子心的,就是这些善意的谎言。

抓紧时间妈妈说她也曾经迷茫过。“善意的谎言”是否适用于儿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能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是你写的越多,你发现的就越多。原来很多纠纷都是来源于概念的混淆。

比如有的妈妈说:“如果孩子收到了他不喜欢的礼物,我就不能教他说谢谢吗?”当然啦!因为我觉得这不是“谎言”,而是一种“礼貌”,一种真诚的表达——虽然礼物不是我最想要的,但别人的关心还是值得我感谢的。

有人会问“告诉孩子圣诞老人或者哈利波特存在不也是善意的谎言吗?”不是的,我觉得神话、传说、小说、绘本不是“谎言”,是“故事”,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不喜欢“善意的谎言”,因为说到底这是不尊重人的。往往意味着我替你做了一个判断或者决定,你只要接受就好了。其中或多或少都有某种目的,可能是为了省事省时,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曾经看过一篇微信文章,一位母亲教读者“如何教孩子说善意的谎言”。

有一次,她不想做饭,就带着儿子去烧烤。但是因为奶奶不喜欢孩子吃这种食物,每次都批评她。她不想回家去苦心解释,就告诉孩子,“这是善意的谎言”,“我们是为了她好”,“为了不让她生气”。

然后她担心孩子会骗自己,于是和孩子约定“善意的谎言不能对妈妈说,只能对别人说”。

你看,孩子不仅学会了允许撒谎,学会了怎么撒谎,还学会了双重标准。而这位母亲字里行间的得意让我叹了口气,赶紧点了“退出”。

今天上课,老师还是说,要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得先自己动手。那么,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诚实真诚的人,就先从自己做起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0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