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自汗或盗汗,主要表现在头和四肢,汗黄,气味酸,口臭,烦躁不安,睡眠不安,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治疗要清热泻火,生津止汗。
操纵:
1。清心经:心经的穴位位于中指远端的线面上。操作时,从指根向指尖推,约100~300次。具有清热退火的功效。控制心汗,疏通心经,可以清热止汗。
2。清板门:板门穴位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时,将腕横纹推至拇指根部,约50次。能清阳明经热。阳明经是气血充沛的经络,阳明热内盛时,容易汗出;当阳明热消退时,出汗停止。
3。刘彤腑:六个腑位于前臂尺侧,从阴池到手肘抖线。操作时,从肘横纹向腕横纹推100~300次。具有清腑泻热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热郁所致的五脏郁结。
### 表虚不固
症状:
以自汗为主要症状,伴有盗汗,全身出汗,运动更差,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四肢低温,常见反复感冒,舌淡苔少,脉弱。治疗应巩固外表和停止出汗。
操纵:
1。清肺经:肺经的穴位位于无名指指端的线面上。操作时,从指根向指尖推约100~300次。具有固表、强身、止汗、止汗的功效。
2。移动太阳:太阳穴位于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操作时,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此穴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调和阴阳、调节汗液的功效。
3。揉肾上:肾上的穴位在小指顶端。术中按揉此穴约100~300次,有收敛气、固表止汗的作用。它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或大量出汗。
4。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发际线下肌腱外侧凹陷处。操作时,来回擦拭此孔50次。它能补气固表,预防感冒,提神明目,具有保健作用。
### 阴虚火旺
症状:
潮热盗汗,易怒,消瘦,口渴多饮,舌红少苔或脱皮,脉细,指纹紫滞。治疗要养阴清热。
操纵:
1。揉尔玛依娜:尔玛依娜穴位在手背无名指后方凹陷处,小指掌指关节处。操作时,按揉此穴100~300次。具有滋阴补肾、行气解郁的功效。能滋阴潜阳,滋养心中之肾。此法是沟通心肾,调和阴阳,利水通淋,使水从尿中排出的常用方法。
2。擦涌泉穴:涌泉穴位于手掌前1/3和后2/3交界处的凹陷处。操作时,操作者用拇指螺纹面来回推揉此点约100次。具有养阴退热的功效,能使火归本,能降伏亢奋。
3。内临产宫:内临产宫位于手掌,弯曲手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的中点。术中操作者从小指根开始按压拇指肚,通过手掌小横纹、小天心,向内宫穴移动10~30次。能清心肾经虚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