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儿子4岁,幼儿园中班。有一天他回来,让我给他买一辆儿童车。他已经有两辆车了。我说没必要再要一个,但是幼儿园被老师表扬的时候我答应他买了。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
记得心理学家Rapper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一些喜欢画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组。一个小组承诺“如果他们画得好就奖励他们”。另一组告诉他们“我非常期待能经常看到你的作品”。两组的孩子都很乐意画画。前一组的孩子得到奖品,后一组的孩子得到赏识。
三周后,前一组的孩子兴趣明显下降,大多不愿意主动画画,后一组的孩子兴趣依旧。这个实验重复了很多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想要激励孩子,一定要多用精神奖励,尽量不用物质奖励。今天就不讨论到底买不买车了。只是在如何买车的问题上,这位家长的做法显然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孩子来说,物质应该是用来消费的,而不是用来奖励的。我什么时候可以花这笔钱?其实原理很简单。当孩子真正需要的时候。
物质奖励到底有多差?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努力学习,多做家务等,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效果看似明显,但实际上长期用物质手段奖励孩子会造成很多隐患。
1。让孩子把奖励错当成目的
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两大动机,即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而物质奖励会降低人的内在动机。最终他们只能依靠外在的动力去行动,否则就会失去行动的动力。
具体来说,物质奖励往往会使孩子的行为逐渐减少到只获得奖励,而忘记了自己的兴趣和初衷,为了奖品而行动,对被奖励的行为本身失去兴趣,客观上阻碍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当没有奖励的时候,孩子会不愿意行动,错误地把行为作为获得奖励的筹码,把努力变成了交易。
请让孩子牢牢记住:这是他应该做的。他是为了自己学习,为了自己努力,而不是为了父母的物质回报!
2。让孩子的物欲过度膨胀,变得功利强大
奖励激发的行为必须通过不断升级奖励来保持前进。孩子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对物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最重要的是,物质奖励就像一个无底洞。就算想急刹车,风险也挺大的,弄不到“车毁人亡”。
对于未来的孩子来说,难免会养成凡事“物质第一,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谁有好东西就向谁靠拢,从而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慢慢学会抬头。当他第一次成功翻身时,他骄傲地笑了。他第一次可以一个人坐几秒钟,第一次可以一个人爬,第一次可以一个人站,第一次可以放开父母的手一个人走...事实上,他们正在变得独立和成长。我们希望他们变得勤劳,帮助我们,理解我们。
怎样才能让孩子快速努力?
1。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兴趣是最大最持久的动力。基于好奇、探索和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等。从中获得的是对孩子本身最好的、最高层次的精神奖励。这种奖励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它不需要成年人说任何语言,采取任何行动或花费一分钱,但它往往被父母忽视。
有一次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群家长在和一个围棋教练交流。老师介绍,很多孩子十几岁辍学,开始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没日没夜的研究棋子。此言一出,家长们纷纷炸了。最大的问题是:它是不是太小了,以至于又硬又无聊?结果这些孩子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围棋生活的:“好玩,怎么会苦呢。至于无聊,那就更糟糕了!”
你看,这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带来的正能量的精神充实。这种正能量也是孩子行为内在动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语言奖励
玩了一天的画笔,终于诞生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杰作。看着自己的杰作,孩子的心里像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冠军一样高兴。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该如何加强这种奖励呢?
当孩子向你炫耀他的杰作时,说:“你真棒!宝宝画得真好!”无疑是孩子此时最想听到的“最美的语言”,因为这是对他的努力和成果的充分肯定。如果你能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与你分享更多的快乐,奖励效果会更加饱满!
3。行为奖励
父母的许多行为和举动也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精神回报,比如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赞许的拍拍肩膀,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一次热烈的掌声等等。看似简单,却有可能让孩子记住一辈子。
因为它不仅能起到鼓励的作用,还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满足,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感,所以往往比单纯的语言奖励更有效、更持久。
4。荣誉奖
给孩子各种荣誉标签是学校老师经常使用的精神奖励。对我来说,小红花和大红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藏红花代表荣誉,是鼓励孩子前进,激发孩子自信心的灵丹妙药。
在宝宝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祝贺他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带领他感受成功的快感;当宝宝失败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温暖的陪伴和鼓励。
真正能激励孩子进步成长的,是父母的爱、关注、认可和沟通。其中,物质是一种自然的回报形式,不需要反对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