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家庭生活,使每个人的日常活动有序流畅”。所以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家务不是苦差事,而是值得全家人参与的乐趣!
“家务,即家庭事务,多以环境清洁为主”。康宁大学婴儿护理系讲师杨琳说,通过以上对家务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家务不仅仅是父母要承担的一部分,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参与和协助。
国内亲子互动时刻
除了最基本的定义,家政魔女林素芬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观点来解释“什么是家务”。她认为“‘做家务’是父母和孩子相处很重要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交流、磨合、互动,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不要把它当成无聊的套路
早期的人都是直接相处,大多是面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电子生活用品已经普及。今天,两个人即使同桌吃饭,也常常只是低头盯着手机屏幕,只通过发微信聊天,人际关系疏远了。
林素芬老师认为,21世纪出生的孩子,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长大,会影响这一代人的思维模式。所以,过去那种“做家务=完成家务”的线性思维,对孩子来说,可能太单调,太枯燥,甚至太沉重。
社交和家务的新功能
所以,她认为今天的“家务”不仅仅是分担家务,更是提升功能,增添“友情”。简单来说,“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参与的事情,但不是父母心情不好时非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单方面强迫、命令孩子去做的事情,而是“主动去做一件让孩子感觉好、让大家都开心的事情”。
从1岁丢尿布开始
杨琳老师认为,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开始训练排尿的时候,就可以学会参加家务劳动。比如让孩子把换过的尿布扔掉,把湿裤子扔进水盆,用抹布擦湿地板,都可以算是帮家务。不妨好好利用身边的小事。“用孩子已经理解的说明或常用物品的名称,引导孩子拿取并放回原处,为家庭成员创造互助合作的机会,是一种简单的家务辅助”。
最好的时候:可以玩电子产品的时候
随着孩子大小肌肉的发育逐渐成熟,手眼协调到一定程度,家长可以尝试慢慢让孩子接触家庭事务。林素芬老师说,“当孩子开始玩平板电脑时,他们可以同时学习做家务”,比如简单地帮妈妈收集毛巾和小衣服,或者把不用的汽车和小积木放在收纳箱里。自然就像平日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是固定的习惯性动作,毫无压力。
自然愿意参加家务劳动
在让孩子学会做家务的过程中,家务做得对不对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愿意”。
林素芬老师认为,做家务不应该等同于压力,而应该用一颗“快乐专注的心”去做,这样孩子就不会有苦差事和惩罚的印象。因为乐在其中,所以能激起兴趣积极学习相关方法,精益求精,走向“做好家务”的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