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以为孩子意识到父母生气了就会听话。但实际上,父母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反而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对6岁以前的孩子生气,往往会导致性格消极、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害怕与人相处,甚至有自杀倾向。
家长要注意了。尽量不要生他们孩子的气。即使他们真的生气了,也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他们忍不住要爆炸,事后要立即安慰孩子,告诉他:“宝宝刚才调皮了。妈妈难过得忍不住生气,但她还是爱自己的宝宝。只要她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她还是一个可爱的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分析问题1:分析什么让你生气,学会冷静处理
在处理孩子的言行时,家长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愤怒来管教孩子。如果孩子表现异常,比如突然不听妈妈的话,大声哭闹,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他们觉得很生气,首先要压抑自己的愤怒。仔细想想孩子哭是不是有什么原因,用温柔的语气问他:他是不是在幼儿园生病累了或者被欺负了?了解情况后,慢慢安抚孩子。在平复孩子情绪的同时,家长的愤怒也慢慢平息了。
看到孩子认真改正了,爸爸妈妈要及时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听话被表扬了,他就会开心。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又听话了怎么生气?
分析问题二:分析是孩子的行为不对还是大人的想法不对
孩子有自己的游戏世界,有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这些大人是不了解也不理解的。所以,父母觉得孩子不该做的事,他可能觉得没什么错,就是可以做。这样,如果爸爸妈妈生气了,他会更加迷茫,甚至怀疑自己,自卑。
比如一个小孩在扇一只苍蝇。他把它当玩具玩,但是他的父母不理解他的想法,认为他在玩脏东西。他们立刻命令他:“放下这个脏球拍,去洗手。你不让你妈妈走,你会生气的!”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妈妈连玩具都不让他玩,好难过!其实妈妈不妨试试,陪孩子玩,陪他打一拍,问他:“告诉妈妈,你在干什么?”
孩子跟妈妈解释的时候,也会有成就感,可以培养他小小的自信心。而且他妈妈听到他巧妙的解释心情也会好起来!玩完后,带孩子去洗手,告诉他,“苍蝇拍拍拍苍蝇,上面有很多细菌。如果宝宝以后还要玩,玩完一定要洗手干净,知道吗?”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玩游戏的欲望,又能帮助孩子多学习,一举两得。
分析问题三:分清大错小错,不要轻易用愤怒来制服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盯着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犯一点小错或者有什么不良行为,就立刻制止。他们想从根源上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但要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消失就更难了。而且,如果父母总是控制孩子,在孩子犯错时用愤怒来制服他,反而会产生副作用:脾气暴躁的孩子会变得内向、自闭、抑郁,而外向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会加剧他的恶作剧。
其实,如果孩子犯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家长可以装作不知道,让孩子尝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不会再犯。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想伸手抢饭吃,妈妈要沉住气,不要马上阻止他。让孩子看到,抢饭的后果是把地上的食物都抢走,吃不饱,以后就乖乖地用勺子吃饭。
当孩子长到五六岁,开始懂事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引导他。平时聊天的时候,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或者拿出来分析他最近的小错误,帮助他改正坏习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只有父母心平气和地教导,孩子才能耐心倾听,认真改正错误。
问题4分析:如果你带着愤怒来硬的,你会有一个富有成效的角色
当爸爸妈妈生气的时候,调皮的孩子会像大人一样,想尽办法用生闷气来要挟爸爸妈妈。这时,如果父母再无奈地妥协,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威胁大人的坏习惯,认为生闷气的父母拿他没办法。相反,如果家长继续生气,和孩子硬碰硬,只会让矛盾更加激烈。我们能做什么?
其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一开始不要生气,也不要给孩子勒索大人的机会。同时,家长也要尽力关注孩子的积极行为,给予欣赏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被信任,给孩子建立美德的机会。比如孩子不肯洗澡,大人不妨通融一次,告诉他今天不洗,明天洗。这等于期望孩子说话算数,是他对孩子信任的具体表现。孩子很看重父母对自己的信任,第二天一般都会很开心的去洗澡。
父母生气的时候,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完这些问题后,他们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关心和安慰。孩子需要大人的指导。对症下药,既能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又能避免大人生气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让孩子有健康的成长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