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几天每天都有些感冒咳嗽,但是精神状态挺好的。我自己也有一些头痛、脑热和情绪低落。
昨天和往常一样,接他放学回家后,他就开始在沙发上折腾,一会儿玩跳跳球,一会儿玩枕头,一个人可以玩得很开心。
玩了没多久就开始狂咳。
“你看你,赶紧下来,你咳嗽得厉害,别玩了。”奶奶忍不住给他喂水,劝他别玩了。
“不不,我想玩。”孩子的乐趣一上来,一般很难一下子停下来。
“好吧好吧,不过先过来喝口水。让我们喘口气,休息一下。”一般这种情况下奶奶会靠孙子。
估计他咳嗽有点不舒服。他居然下来喝了几口水,然后继续爬在沙发上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我在一边,手里拿着两个宝贝,甄珍,我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状态。用我平时的表达,“心里的火球要爆炸了”。
“快下来!”
这近乎咆哮的命令着实吓了手里的甄珍一跳,他放声大哭。
这时候脑子里都是这些烦躁的想法:你这么狂打,气喘吁吁,会加重你的咳嗽;这样跳来跳去让我头晕;用力一跳,沙发就碎了;奶奶拦着你,你不听话;我弟弟被吓哭也是你的错...
脑子里充满了对他的不满,然后冲动地把他从沙发上拽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哭喊,明显是委屈的哭喊。
奶奶把他劝到一边,哄着他。
2
其实从拖他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了。对他这么苛刻,其实在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我和我丈夫达成了协议。一般我们只会在存在安全隐患和重大原则错误的情况下,才会用特别严厉的方式训斥他。
如果套用平日里那些“爱与自由”之类的育儿理论,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看到他玩得开心我应该很开心,这说明他的自我安全感很建立;
虽然他有点咳嗽,但是你可以告诉他做点别的不那么费力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如果你真的想玩,可以耐心的跟他说一些咳嗽厉害的事情,约定好等咳嗽好了再玩沙发上跳。哪个孩子不爱?
我甚至可以委婉地告诉他,我妈现在很难受。希望他不要这样玩,让他知道我妈一咳嗽就会难受。我希望他能理解我的母亲...
但是,当我自己没有一个好的状态,面对这种“不听话”的孩子时,这些育儿技巧往往来不及使用,场面就会失控。
就算我再耐心一点,做到以上任何一点,也许结果也不会这么糟糕。
所以,我很恼火。我知道,是我的焦虑。
我可能正在逐渐成为别人口中的“焦虑妈妈”。这一点,生完二胎,我知道特别明显。
想起著名心理学家侯瑞和的一本书,书名是《接受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当然,书里的内容已经看了很多遍,对我们养孩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而今天我和孩子之间的“战斗”,让我再一次深刻理解了这本书。有了这个标题,我可以提醒自己,在育儿的路上,我需要培养自己。
3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天。一位母亲感慨道:“现在养孩子越来越没自信了。管理太严怕伤害孩子,管理太松怕宠坏孩子。面对成长变化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办?”
的确,如何理直气壮地管教孩子,成了很多家长的困惑。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焦虑”的家长出现了。
要理直气壮地管教孩子,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树立权威的需要。
父母的权威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过度的权威,甚至是一种“控制”。
比如我的一句“快下来”明显是把孩子和自己对立起来,凌驾于孩子的层面之上。
事后,我也为自己的低俗行为感到懊悔。
其实这种能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权威,并不是基于控制和等级,而是基于对孩子的接纳和理解。
接纳和理解孩子,不代表对孩子没有规矩和限制。
从小就像天天在沙发上玩。其实很多孩子都爱玩。对于这件事,我们家从来没有阻止过,老公说,而且这个权利是前庭觉的感官训练。
只是我一般会明确告诉他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比如睡觉前,家里有客人坐沙发的时候等等。
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他已经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些惯例了。
只是,面对这一次,他因为咳嗽被严禁上场。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以前没有同意的新要求。也许,他心里有了疑惑和不满,所以哭得好委屈。
当我接受了他的委屈,心里也就释然了。
我回想起以前对他所有的不满和烦躁,都源于我“不完美的自己”:
我知道他激动的跳到沙发上会咳嗽,但我没有提前和他约好;我的头晕不仅仅是他在沙发上玩造成的;在沙发上跳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在不是说不好的时候。至于手里的二宝被吓哭,更是因为没控制好自己的好声音才被吓到的……
当我静下心来,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我才能更好的接受孩子。
“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所以,如果你也在焦虑如何更自信地管教孩子,不妨接受孩子的声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要知道,孩子很多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也许是焦虑的自我促使的。
所以,为了避免“大火球”随时爆发,不妨给孩子建立一些规则,让大人一起遵守。如果谁不遵守,至少要向对方道歉。
所以,我欠孩子:对不起!我为刚才的无礼道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