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想把自己最好的给孩子。只要孩子开心,父母愿意付出更多。
宠孩子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本能和心理需求。即使把好的资源花在自己身上,也会觉得“浪费了”。
但是我们在忍不住想要严厉溺爱孩子的同时,也担心这样会不会“宠坏”孩子。所以每次想宠孩子的时候都很犹豫,不断的问自己,这样做可以吗?你溺爱你的孩子吗?
有时候,我们不是故意宠孩子,只是在真正爱孩子之前,我们不知道怎么做。
1。以爱的名义的两个误解
讨人喜欢的爱情
讨喜的爱是建立在孩子幸福的基础上的。只要孩子不哭不闹,能开心的笑就好。但当我们把孩子的幸福作为自己的育儿目标时,溺爱也就随之而来了。
“好孩子不哭”,这是父母常犯的错误。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哭,你是个好孩子,但如果你哭,你就不是个好孩子。我们用从小到大的价值观教育孩子,带来了孩子对情感的偏见。
“聪明”的孩子会选择威胁看不到孩子哭的家长。孩子一哭,马上就投降了,把以前学过的育儿知识都忘了。第一反应是怎么让孩子不哭。
这种应激反应非常危险。我们只能在妥协下获得暂时的平静,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与世界进行有效的互动。时间长了,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觉得这个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哭可以让大人妥协。
有条件的爱
有段时间,小优是奶奶带的。星期五,我去外婆家接她。她抓着我的手,吃完饭就吵着要回家。
感觉小优有些不正常。平时很爱和奶奶在一起的悠悠,今天好想离开。我问优优她在奶奶家玩得开心吗?她回答“奶奶不爱我,我讨厌她”[h/]
那天晚上我和妈妈通了电话,才明白优优的反应。原来奶奶觉得优优4岁了,怕宠坏孩子,所以不能答应她所有的无理要求。
优优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奶奶喂。那天奶奶给了优优一双筷子自己吃,说:“奶奶带你很辛苦。你一定要听话,不然奶奶不会喜欢你的。”优优撒娇,但奶奶不理。
我没有责怪优优奶奶的意思。毕竟让老人带孩子只是个错误,没什么功劳。只是老人的做法有点太绝对了。孩子自己吃饭总有一个过程。
这样,你服从了,就会喜欢你;不听话就不会喜欢你。奶奶的爱,在悠悠眼里,变成了“有条件的爱”。
2。爱是无条件的,但要有原则
爱是无条件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赞美,需要爱,需要鼓励,何况是孩子?所谓无条件的爱,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孩子,不管是他的优点,还是他的缺点。
让你的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跟你说任何事情都不会感到羞耻,更不用担心你会批评他。
比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考试成绩差,犯错被老师批评。他可以告诉你他的经历。而我们家长表现出理解和同情,教会他们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责骂。这叫无条件的爱。
爱情要有原则
孩子的欲望和要求应该得到重视和适当的满足,让他觉得值得被关心和爱护。但是这种爱应该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限制”:
比如逛超市,孩子看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想要。这时,他只同意拿一件东西;
如果你特别爱一个贵的东西,就要做个约定。如果你能做到两个月内不买其他玩具,我们就买这个;
去游乐园。达成协议后,可以选择5个游乐设施,分两次购买零食和一份小礼物。
这样的有限满足,不仅解决了纠纷,掌握了爱与溺爱的度,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了更珍贵的快乐,让他认真对待每一个选择,感恩每一份礼物。
3。避免“满嘴豆腐的刀”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容易。“刀子嘴豆腐心”是教育中的大忌。
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常常不知所措。心急的父母往往受不了孩子劝说的哭闹,只好使出杀手锏“别哭,你再哭我就打你!”这时候你心就软了,怕孩子哭。
结果你刺耳的声音并没有让孩子停止哭泣,你的豆腐心让你选择了被哄。“好了,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冰淇淋”或者“好了,好了,别哭了,妈妈想让你再玩一会儿……”
执行力上的弱势让你渐渐觉得自己管教不好孩子,孩子开始知道自己哭的力量。
相反,我们可以温柔一点,但原则一定要坚定。
有一段时间,小优玩疯了,不想回家。我会坚定地说:“再玩五分钟,一定要回去!”
她肯定会反抗,开始撒娇。我对她情绪的温柔反馈“我知道你舍不得,你还没玩够。”
但是我会坚定的遵循“妈妈告诉过你,一次玩半个小时,现在还剩两分钟,最多再玩五分钟!”
经历了这一切,她还是会很难过,拼命的哭,拼命的喊。
我会继续温柔平静地告诉她——“我知道你想玩,你很难过。你可以哭一会儿,你妈妈会陪着你,直到你平静下来”。
在整个过程中,我接受了小优的心情,而不是阻止她哭。
但我是用爱陪着她度过这种难受的心情,告诉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也没有因为她的哭闹而妥协我对规则的执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