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将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终会“平凡”

父母都将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终会“平凡”,第1张

父母都将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终会“平凡”

孩子终究会平凡,这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日本的幼儿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后想当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

但这样的回答在中国会遭到无情的嘲讽。如果一个孩子敢说他长大后的梦想是当厨师,连他的父母都会觉得丢脸。

在中国,父母早早就把标准答案教给了孩子,孩子长大后只能当科学家、作家、宇航员...这样才算孩子有出息,家长才有面子。更重要的是,这符合家长“期待孩子成功”的殷切希望。

中国父母最难以接受也最不愿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会是极其平凡的普通人。即使你从内心模糊地意识到这一点,你也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条件,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天才。

于是,“期待一个成功的儿子,一个成功的女儿”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给自己定下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莫大的责任。

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不必讨论这是为了什么心理学,也不必争论这种做法是对是错。

就说明一个事实吧:99%的人有99%的可能过着平凡的生活。

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人如何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和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而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99%的部分,反而把目光放在了剩下那1%的极其渺茫的希望上。这意味着,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赌博,也是很多人悲剧的开始。

其实中国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一样,长大后大多做过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等普通工作。

不同的是日本人在工作中可以做到兢兢业业。据统计,日本人往往能在一个岗位上干五年以上,甚至很多人一辈子干一份工作。而中国人,总是满腹牢骚,频繁跳槽。

面对相似的工作内容,薪资收入,生活压力,日本人往往没有中国人那么焦躁不安,反复抱怨。原因是中国人被教育成了不甘平凡的人中的龙凤。无论从心态还是能力上,他们都失去了从平凡生活中攫取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不快乐。

承认你的孩子很普通,

这也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机会

有一位母亲,像所有的母亲一样,从小就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在儿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软硬兼施,让他背《小学生必背古诗》全套,还规定他每天要读一篇名家的美文。

后来她发现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就转行听了。因为买不到合适的磁带,她自己上阵,每学期给孩子录十多盘磁带。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但是,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不是每读一篇现代文学就能得分的。

这个妈妈不理解,不接受,生气,讨厌,最后绝望。你得一天800次暗示自己,强调那是你自己的儿子,这样你才能勉强克制自己不去残害它。

这位妈妈在经历了一番辛酸之后,终于分享到,“最后我意识到,他是一个在这方面没有天赋,没有光芒的孩子,我没有疯。”

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样既能让家长正确理解和接纳孩子,又能在教育孩子上与自己和孩子和解。也可以帮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你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削尖脑袋,把他培养成精英。结果不仅会让你在回报和努力的巨大落差中绝望,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很棒的人,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结果眼高手低,认为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满足。总觉得自己是千里马,却从未遇到伯乐。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平凡生活,又怎么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快乐幸福呢?

注意普通的孩子,

可以正确认识他,

真的了解他

父母两个,都是精英。父亲是科学天才,精通数学和物理;我母亲曾经是文科状元,而且读诗和书,很有才华。

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他们的父亲主管理科,母亲主管文科。他们坚信一定能把他们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尖子生。

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的儿子恰恰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文科基因和母亲的理科天赋。

一天晚上,父亲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讲了好几遍,孩子还是一脸懵懂。最后父亲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拍桌子,扔书。“傻逼,傻逼”骂了一大堆。这孩子半夜哭了。

母亲非常爱她的儿子。第二天,我决定陪孩子去学校,坐在教室里。一堂数学课下来,尽管我妈妈全神贯注,但她也只能得到一个大概的概念。

晚上,放学回家。母亲决定自己辅导孩子的数学,让父亲辅导语文。

面对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妈妈也是全神贯注,无法集中注意力;本来常见的语文题目,父亲都在挠耳朵挠脸颊,听不懂。本来是辅导,结果变成了和孩子讨论。

就是这样。父母慢慢理解孩子的愚蠢,对他在学习中的挫折和痛苦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很普通的人,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

父母多一点理解孩子,多一点接受他的愚蠢。

从那以后,不仅和孩子的关系大大改善,孩子的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更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对自己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此变得快乐而坦然。

把自己推给别人,

接受孩子的平凡

说父母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衡量和要求孩子,是不公平的。这会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对他们的教育产生反作用。更可怕的是,很多中国家长明显不擅长,还要要求孩子足够优秀。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儿子的数学成绩很差。老师在和家长的联系本上写着“数学成绩要加强!”

儿子回家,母亲扫脸就是一顿骂。

吴念真赶紧把妻子拉进厨房,问道:“你读书的时候数学好吗?”

我老婆回答:“烂透了!”

吴念真说:“我也很差劲!我高考才考了10分。”

然后吴念真和他的妻子严肃地谈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就不要为难孩子们。

为人父母,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很多时候不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长。何必为难孩子呢?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从来不是万里挑一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何必为难孩子,逼着孩子成为万里挑一的呢?

一味的让孩子追求不平凡,

相反,会有助于普通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去了北方。

几经周折,终于让孩子拿到了去北京读书的指标。

我朋友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干脆各方面努力,把孩子送进名校。

全校800多名学生,孩子一直在600左右徘徊。朋友自然不愿意加班给孩子补课。结果孩子成绩干脆掉到了倒数50名,最后严重厌学。

经历了惨痛的经历,朋友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根本跟不上名校的步伐,只好把孩子转学到家附近的普通高中。

虽然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但是状态却提高了很多,变得自信开朗,对学习有兴趣了。在最后高考的时候,我尽我所能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惊喜。

中国父母总喜欢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把所有他们认为对孩子好的东西塞得满满的。众所周知,养身体,忽视本源,盲目补充,总是适得其反。

家长盲目地把孩子培养成精英,把孩子放在无能的岗位上,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加重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自暴自弃。当现实与希望反差太大时,父母自己也很容易陷入绝望。

就这样,孩子是个悲剧。

一切非凡,

这一切都源于过普通生活的能力

李娜,这个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骄傲的网坛女王,头上有一个光环,照亮了无数绝望者黑暗的内心。

她在采访中谈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无止境的练习。一天要砸几十个球。同样的动作,反复练习,没日没夜,没完没了。

这种生活不仅仅是普通,简直无聊透顶。

不仅仅是李娜,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都有过同样的经历。

不仅仅是奥运冠军,几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一生99%的时间都在经历平凡而枯燥的苦难。

网上一度流传中国首富王健林先生的日程安排。从早到晚,无非就是吃饭,开会,签合同,在路上跑来跑去。从作品本身来看,也是普通枯燥,没有太多的激情和趣味可言。

其实,让所有人惊叹的成就,几乎都是在平凡中取得的。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平日里,一定有着无尽的重复和枯燥的实验,以及无尽的学术收藏。

不平凡,在平凡中成就。

其实他们不平凡正是因为他们有能力度过平凡的日子。换句话说,不懂得在平凡的日子里坚持,就不会有不平凡的成就。而一心要让孩子脱离凡人行列的父母,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这种能力。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一些父母受到了上天的特殊眷顾,他们的孩子确实是天才。

如果真的中奖了,自然不能浪费。但我们首先要明白另一个道理。这是小概率事件,基本类似于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脑袋。

所以,当你准备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他是否真的有某种天赋;同时,你也要照照镜子。如果你说自己是平庸之辈,那就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最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确实是个天才,我们不能忽视培养他过平凡生活的能力。否则,即使是天才也会变成平庸之辈。毕竟不管是谁的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的。

因为普通,

所以才有希望非凡

一个人普通,当然;一个人不平凡,是偶然;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这是必然的。

所以,如果你缺乏在平凡中攫取快乐的能力,你自然会不快乐。反而会更加平凡,甚至变得平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我们能学会如何快乐地过平凡的生活,就能保证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如果不注意,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

作为父母,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快乐幸福,那么就不要放弃一切,还是回到源头,教孩子如何在平凡中获得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3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