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明明一家从公园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们进屋时,天已经黑了。明明说:“真黑!”然后爸爸让明明伸手。楚楚叫道,“哎呀!我连手指都看不见。”爸爸说:“是啊!太黑了,连手指都看不见。这叫‘伸手不见五指’。你学会了吗?”明明说:“我真的看不见我的手指。我学会了!”
在生活中教,就是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他的一种“经历”;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他能经历一次事件,获得一次具体经验,最终学到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的学习,孩子理解准确,记忆牢固,而且没有任何精神负担,效果会非常好。
爸爸带着3岁的儿子散步,停在一个花坛前。爸爸说:“你沿着花坛左边走,我从右边绕过去。我们在前线见面好吗?”儿子一下子扑了上来,父亲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眼睛却一直望着花坛另一边的孩子。儿子一马当先,跑到花坛的另一端,主动迎向父亲。他跑到爸爸身边,大喊:“爸爸,我们见面了!”爸爸也回答:“是的,我们在见面。”
我带孩子上路总喜欢指指点点。来到垃圾桶前,我对她说:“这是垃圾桶。”之后,我把刚剥好的香蕉皮扔了进去。我经常骑自行车带我的孩子去幼儿园。当我向左转时,我告诉他们,“我们向左转了”;该向右转了。也告诉孩子们。即使孩子一时分不清左右,我们也一直坚持这样做。孩子4岁生日那天,我们坐公交车去了动物园。公交车一转弯,孩子就说:“妈妈,我们左转了。”车上的人很惊讶,问我:“她多大了?她这么小怎么能分清左右?”其实我是边骑自行车边教的。"
在生活里,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注意外部世界。这应该成为家长实施早期教育的日常功课。完成这一“日常功课”的具体办法是:伸出手指,指着周围环境的某一部分、某一点,引起孩子的注意,用非常简单的句式,“看,这是……(什么),”或“听,这是……(什么)。”即使每天只指点三五次,说那么三五句,一两年坚持下来,家长也会发现大有收获。
孩子快3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带他去旅行。他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怀抱,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在海上航行。对于那些景点,他无法把眼前的建筑和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联系起来。他有点困惑,但却异常兴奋。当然,当他旅游归来,见到多日未见的母亲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团聚的喜悦。没有离别的感觉,就不可能得到重逢的喜悦。情绪起伏,还要刻意让孩子感受。
家长应在有限的范围内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在现有的生活流程和生活环境里挖掘教育资源,帮助孩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认识世界,使用新的言语和方式,让孩子有新的注意点。有条件的话,不妨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在外出时,孩子会接触许多新鲜事物,也会看到许多在家乡看不到的景物。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发展早期,有意让他经历更多的“第一次”,那么对孩子的培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