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今年5岁,在幼儿园上中班,但是妈妈发现了一个现象:老师反映楠楠在幼儿园是一个很守纪律很乖的女孩,但是为什么一回家就发脾气,无理取闹?就像幼儿园和家里两个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估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在家里好像没人怕,但是一到幼儿园就听话了,只听老师的话。只要老师告诉他们,他们就能做得很好。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两面人”?
找出原因并不难。幼儿园有一套系统的、固定的纪律规则。幼儿在长期遵从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会转化为一种习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没有规则,孩子一哭,家长很容易妥协。孩子根本不需要自制力,所以变得不听话。
1。老师给孩子制定了明确的规则,家长却没有。
孩子上幼儿园后,老师会在一天的教育活动中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规律教育氛围,引导孩子养成各种规律习惯,如上学不迟到、向老师问好、勤洗手、多喝水、有序安静地午休、学会整理衣服、根据标志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水杯等。
相比之下,在家里,家长有时会忽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发脾气,扔玩具,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久而久之,孩子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好规矩,回到家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老师对幼儿提出了明确的奖惩,家长没有。
还记得小时候在幼儿园奖励你表现好的“小红花”吗?真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如果你表现好,老师会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当小红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升级为大红花。之后还会有其他更大的奖励,比如领奖,做小值日生。这些“小红花”不仅能让你感受到回报和鼓励,还能让你感受到“告诉全班同学你是最棒的!”那种满满的自豪感。
如果你犯了错,老师会给你适度的惩罚,没有人愿意成为被惩罚的孩子~所以在这样的奖惩规则中,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都争先恐后地遵守纪律,于是规则自然形成。
而在家里,父母有时并不评价孩子的表现,甚至轻易承诺,却从不兑现。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受到表扬或惩罚,甚至很多规则的惩罚措施都只是装饰品,所以规则没有任何作用。
3。老师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但是父母没有。
在幼儿园,老师要求幼儿养成良好规则的同时,也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比如要求孩子上学不能迟到,老师会提前到,在门口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和他们打招呼。在老师以身作则的引导下,不仅给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也让他们自觉遵守纪律,懂得规矩。
而有些家长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比如玩手机、看电视、熬夜等。如果他们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他们就不会听话~
孩子在家怎么表现也一样好?
1。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规则,所以他们愿意学习规则,执行规则,慢慢养成习惯。尽量让孩子们能接受这些规则。比如告诉孩子积木是用来组装的,不是用来扔的,会比只说“禁止乱扔”好很多。
2。用奖励积极强化规则。
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正当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是认可孩子努力的有效方式。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几点,很多烦恼就迎刃而解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