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依恋的主要特征_依恋对婴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婴儿依恋的主要特征_依恋对婴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第1张

婴儿依恋心理的形成原因

  从一开始,婴儿就生活在父母的婚姻所营造的社会和情感的氛围中。婚姻状况影响着每一个父亲和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当父亲与母亲互相感受到支持,他们与婴儿的交流会更多更有效,他们乐于逗孩子笑,和孩子玩耍,对孩子的照顾有条不紊。孩子则会受益于这种积极的气氛,更活跃,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同时父母也因此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更满意,更有信心。父母对婴儿的抚摸、亲密地身体接触,有助于孩子心理功能的调节。温馨的亲子关系能帮助孩子形成对父母和对家庭环境的信任感,并由此推及其他人和更广泛的外部世界。

  3个月时,婴儿醒的时间更长,能更多地与人交往了。4个月时能发出的咿咿呀呀声,更促进了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表达。家长常常抚摸孩子,咯吱他,握着他的小胳膊小腿做游戏,婴儿则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动作行为向父母发出信号。当孩子表现得高兴,家长就继续游戏;当孩子表现出兴趣,家长就给他那个玩具;当孩子不高兴了,家长就安抚他。家长作出各种表情让孩子模仿:婴儿喜欢模仿。家长还常常对孩子解释孩子的行为,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流水账似的描述。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大约从5~6个月时起,婴儿就表现出最喜欢同母亲在一起,与母亲的接近会使他感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愉快。同母亲分离则感到最大的痛苦。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时,母亲的出现会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当婴儿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往往首先寻找自己的母亲。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婴儿是否与母亲形成依恋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a、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耍。在陌生环境中能积极探索,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边,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对陌生人的反映比较积极,并不特别紧张不安。当母亲离开时,婴儿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立即与母亲接触,并很容易安抚,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鈥?70%。

  b、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理会,并不显得高兴,自己玩自己的。即使有时表现出欢迎母亲回来,也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就走开。这类婴儿实际上并未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

  c、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每当母亲要离开,就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想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亲近。当母亲抱他时,他生气地推开。但他又不能安静地重新回去做游戏,不时地朝母亲这边看。这类婴儿约占10%~15%。

  婴儿依恋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行为。母亲及时满足婴儿吃喝拉撒的需要还不足以使婴儿形成安全型依恋,母亲与婴儿在一起呆的时间长短也不能单纯决定婴儿依恋的性质。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她对婴儿是否关心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母亲能注意观察婴儿所处的状态,听取婴儿的信号,并能准确地理解,作出及时、恰当、抚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形成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从而建立安全型依恋。

  同时,研究表明,婴儿的依恋虽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但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在家庭环境,或母亲与婴儿的交流方式出现大的变动时,安全型依恋可能会转变成不安全型,或者不安全型转变为安全型。

  婴儿虽然主要与父母交往,但也开始了与同伴间的接触,并且表现出各个婴儿在社交方式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差异。随着婴儿活动、认知能力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同伴交往在婴儿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婴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在一项试验中,研究者发现即使10个月大的婴儿都更喜欢与同伴玩,而相对较少与父母亲玩。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就更喜欢与同伴做游戏了。婴儿大约从出生的后半年起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最初婴儿交往的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而不是同伴本身。6~8个月的孩子通常互不理睬,各玩各的,偶而互相看一看,或抓一抓。渐渐的,婴儿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企图去控制别的孩子的行为。比如,把小朋友从椅子上拉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3-31
下一篇2022-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