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拿到东西就往嘴里塞?心理学解释很不一样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有趣的。但他力气还很小,甚至还不会翻身,只能用现有的能力,去打量和探索。
如果你用心观察,会发现,宝宝好像在每次吃奶时都忍不住想抓一抓,摸一摸妈妈,甚至抓着衣角塞到嘴巴里,吧唧吧唧地吃上一阵子,还津津有味呢!
“吮吸”是宝宝最初跟世界连接的方式,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进行着最初的探索——吃一切可以吃(不可以吃)的食物(物体)。
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0~2岁的婴儿通过口腔来建构自己的大脑和心理世界,并称之为“口腔敏感期”。刚出生的婴儿视力模糊,还不能好好打量周围的人和事物。而口成了他认识世界的自然通道,跟吃母乳一样,算是一种本能行为。
在这个问题上,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2岁是儿童感知运动期,他们通过抓、咬、吮吸等行为跟外界互动,增加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大宝和二宝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那段时间我几乎随时都在做清洁,他们玩的玩具、零食包装袋等,所有伸手可以摸到的,都要洗上几遍,因为随时可能被塞到嘴巴里。
宝宝喜欢把东西塞嘴巴里,家长如何是好?
嘴巴,是婴儿最早用来认识世界的方式。
他们根本不会在意,拿到的物品是否干净,能不能吃,有没有危险?只是想塞到嘴巴里,好好品尝一下。“软的”、“硬的”、“甜的”、“苦的”等等感官的建立,也是在一步步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由此可见,这种探索方式值得鼓励,但家长仍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儿童安全:
1、 做好物品卫生工作
宝宝还未建立危险(潜在风险)意识,拿起来的物品不管能不能吃,是否卫生,都会塞到嘴巴里。所以,家长提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玩具以及宝宝经常抓握的物品,最好每天一消毒。其他日常用品,尤其是液体类,搁置在宝宝够不着或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袜子、手套、手机、化妆水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 安全小检查
除了一些日常物品,还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也要多考虑。比如玻璃球、硬币、花生豆、大头针等等,这些都是“危险品”,尽量锁起来或高置,避免被宝宝接触到。
有数据显示,呼吸道异物是儿童意外事件中仅次于车祸和中毒的第三大因素。而上面提到的这些“危险品”都是儿童呼吸道异物的祸首。日常中尽量避开这类物品,并提高家人的安全意识,以免不经意就给孩子吃了。
3、 尊重孩子的口欲期
说起来口欲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大宝小时候的一件事。当时他刚14个月,正处在口欲期的鼎盛期,每天都吃、吃、吃,有次抓到宝爸的腰带啃了半天,被婆婆看到后一顿训斥,大宝呆呆的左看看右看看,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不怎么“啃”东西了,每次都只是摸一下,怯生生地放回去。
我拿来磨牙棒给大宝,告诉他这个可以吃。他很开心地咬了起来,之后慢慢恢复了“见啥啃啥”的习惯。但类似腰带之类的硬物,早被我束之高阁。
Tips:尊重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是非常有必要的,处在口欲期却长时间得不到满足的宝宝,会无意识延长这种“啃”东西的行为,甚至持续到成年后。可以用磨牙饼干、磨牙棒或其他可以吃的物品替代,帮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作为家长要尊重和理解,并陪伴孩子度过。有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有惊人的变化,那就是成长。而这些,多半和父母的细心照顾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