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

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第1张

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

边肖说:前几天,我看到我的邻居齐琦,她刚刚3岁,和她妈妈在小区楼下玩陀螺。另一个小朋友好像没见过,我很好奇就冲过去试了一下。齐琦赶紧把它收起来,紧紧地拥抱着它。另一个孩子不停地哭。齐琦看到这一幕,她妈妈蹲下来说:“你应该学会分享。”但是齐琦握得更紧了。

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爱抢玩具,但无数次说过要学会分享,却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呢?听听美国早教老师薇薇安怎么说。

我们通常认为“分享”是一种美德。而发展心理学则认为,儿童在四岁之前心智理论并不成熟,因此“分享”是一种超出其能力的行为。

对于「分享」,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首先我要介绍一项关于大人引导孩子分享的方式对孩子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

参与这项研究的儿童是三四年级的儿童(可以假设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智理论已经发展成熟)。他们被邀请到实验室,那里有一个飞镖游戏,一个装有硬币的碗,碗旁边有一张海报,上面有一些贫困儿童的照片。

研究员对孩子们说:“你和你的同学被邀请到实验室来帮助我们测试一种新玩具。在你玩这个玩具之前,我们会让你看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你会看到一个成年人向你展示如何玩这个玩具。看完这部电影,你可以自己试试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你有多喜欢它,好吗?」

然后研究员说:“生产这个玩具的公司给了我们一些钱来资助这个研究项目。但是他们给的钱太多了,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钱,所以我们决定给每个参与这个研究的人50美分。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做一些慈善,帮助海报中的贫困儿童筹集资金。如果你愿意在实验结束后把你的50美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捐给贫困儿童,你可以告诉我。但是你也不一定要捐。你喜欢什么都行,好吗?」

然后孩子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始看电影。在游戏演示结束后,影片中的成年人拿起他们应得的50美分,然后引导他们的孩子以三种不同的方式捐出他们的50美分:

?第一组孩子看到片中的大人说:“嗯,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钱捐给这些可怜的孩子。如果这些孩子拿钱去买食物和玩具,他们会多么开心啊!毕竟他们平时什么都没有。如果每个人都能帮助他们,他们就不会看起来这么悲伤。」

?第二组孩子看到片中的大人,说:“嗯,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钱捐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给贫困儿童捐款是一种好行为。我们都应该帮助比我们穷的人。分享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组孩子看到影片中的大人,说:“我从来没有玩过这样的玩具。有点像我之前玩的飞镖游戏,但又不太一样,因为这次我扔的是球而不是飞镖。这个游戏有点难,你要瞄得很准。」

于是第一组孩子看到影片中的大人用引导的方式引起共情。第二组的孩子由成年人来教。第三组只是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指导。

在影片的最后,研究人员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玩飞镖,然后付给孩子们每人50美分,看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这里你也要明白,孩子喜不喜欢游戏并不重要。研究人员真正想探索的是:

孩子接受指导的方式(引起共情vs.说教vs.完全没有指导)会影响他们捐献的结果吗?

原来:

?三组儿童中,第一组儿童(引导共情组)捐赠最多;
?平均来说,四年级的孩子比三年级的孩子捐得多;
?捐款比男生多。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大人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孩子会更愿意分享。换句话说,孩子的共情是分享行为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我在早教中心学到的分享原则也是遵循这个思路。从我踏进教室的第一天起,班主任就告诉所有的助教,在我们的教室里禁止使用“分享”这个词。不要说教,不要告诉你的孩子,“你要分享你的玩具。分享是好事。」

这种做法首先考虑到了宝宝的年龄。早教班的宝宝从四个月到三岁不等。孩子的心智理论确实不成熟,强迫孩子分享是违背孩子认知发展规律的。

两个宝宝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

先到先得

如果A宝宝在玩一辆车,B宝宝伸手去拿,老师会对B宝宝说:“你看,A还在玩呢。当他演奏完了,你可以问他是否可以为你演奏。」

类似的玩具

如果教室里有类似的玩具,老师也会提醒宝宝B:“我看到那边有一辆小火车。你想玩吗?」

交换玩具

有时候B宝宝手里又多了一个玩具,他说他非常渴望A宝宝的玩具,所以老师会鼓励他们自己讨论。引导宝宝B说:“你可以问A她愿不愿意和你交换玩具。」

认可情绪

遇到因为等待受挫而哭的宝宝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我会尽力去识别孩子的情绪,说:“你抑郁了,是不是?我也觉得有时候等的不容易!你觉得你还能做什么?」

当然,婴儿因为抢玩具而发生肢体冲突。这时候如果宝宝已经会说话了,老师会先问“怎么回事?让孩子们自己谈论冲突的原因。

听完双方的解释,老师会用自己的话重复问题的起因,比如“哦,我听到了,因为他想拿你的玩具,你不想给他,所以他推了你。是这样吗?」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如先让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之前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孩子的共情对分享行为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会想尽办法引导宝宝们换位思考,问打人的宝宝“你觉得你打她的时候她是什么感觉?”(语气中性,非责备)。如果宝宝答不上来,老师会给出提示,说:“你看,她哭得好伤心。」

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是裁判。不要急于判断谁对谁错,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办法。我们会问宝宝,“你觉得你能做什么?他们每个人给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后,老师会取一个平衡点。比如宝宝B说,A可以多骑五圈自行车。a说要10圈,老师会问B收不收?如果B接受了,就按照孩子自己给的方案去做。

因为早教班的宝宝太小,所以有很多牙牙学语的宝宝只会喊“我的,我的!这时,老师会尽量向孩子描述先到先得的原则。你可以对宝宝说:“她还在玩。你可以等到她做完。在等待的时候你想做什么?婴儿虽然不一定会说话,但往往能听懂。

孩子是否应该分享,大人应该持什么态度,孩子为玩具争吵怎么办?其实有各种说法和解决方案。没有说明手册,任何解决方案都不适合所有年龄和性格的儿童。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分享,最好先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2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2
下一篇2022-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