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成都呆了半个多月,逛了几个小区。和其他城市一样,爷爷奶奶是育儿的主力军。安排,讨好,撒娇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
回到老家,对农村育儿没有更多的期待。
但重点是,在没有期待的时候,一位老奶奶让我眼前一亮。
奶奶一个人接两个孩子。据我妈说,大的是我孙女,小的是我孙子。
孩子们走在前面,奶奶跟在后面。
隔壁是一家小超市。虽然超市的老板比我大不了多少,但是因为我父母的关系,她不得不叫张阿姨。
两个孩子在超市买东西,奶奶在门口和一群阿姨聊天。
小男孩突然哭着跑了出去。
我想,这姑娘可能是经过训练的。奶奶收留了这个男孩。
我坐在门口,为自己的写作寻找素材。
奶奶没有骂女孩,而是问怎么回事?女孩很生气,说:“奶奶,这个玩具是我先拿到的,我哥来抢。”
男生很委屈的说:“我先看到奶奶的,姐姐站的离我近就先拿到了。”
“你们都喜欢这个玩具吧?”奶奶做了一个很尴尬的表情。“但是现在只有一个。我该怎么办?”
女生男生都很期待的看着奶奶。
奶奶看到旁边还有别的玩具,拿起来问孩子:“要不要换一个?”
女孩摇了摇头,她的弟弟也摇了摇头。
女孩挣扎了很久。“奶奶,让我和弟弟玩吧。”
奶奶看着弟弟:“你同意吗?和姐姐一起玩。”
“好的。”
后面的小朋友,一起开始玩玩具。奶奶继续和阿姨们聊天。
弟弟看到别的小朋友买零食,就跑去找奶奶说饿了。
奶奶看着孩子,一脸心疼的说,那我们回家吧。爷爷应该做饭的。
我姐跑过来说,奶奶,我哥不饿,想吃零食。
奶奶蹲下身子,抱着两个孩子。
“我刚买了玩具,我奶奶把钱都花光了。想吃零食的话,下次奶奶存这么多钱的时候,拿着钱给自己买,好吗?”
姐姐亲了亲奶奶的额头,开心地说,好吧。
我哥一开始很不情愿,但是觉得好像改变不了事实,就加了一个条件,我存这么多钱就买两包QQ糖。给我的好朋友寄一个包。
奶奶干脆答应了。
后来我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在前面蹦蹦跳跳,奶奶走在后面。
我见过很多老奶奶和孩子交换零食或者福利。很少见这样的奶奶,两个年龄不一样的孩子相处的这么好。
在我的第一印象中,奶奶一般都会要求大一点的孩子,哪怕大一天,也要让弟弟来做。因为他是弟弟,所以可以获得更多特权。在现实生活中,奶奶会更加照顾弟弟的感受,甚至连姐姐的玩具都会被强迫和弟弟分享。如果你生气了,你会被羞辱。
这里的一个邻居,刚怀孕的时候,老板很开心。天天喊着哥哥什么时候出来陪他玩。他想和他的弟弟分享他的玩具。
没想到弟弟真的出生后,老大一高兴就变得不可理喻。当他看到他的兄弟时,他会打他一巴掌。
她很奇怪,很无助。
本来大哥已经分房睡了,但是弟弟出生后,催他和妈妈睡。
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二,把大哥放在爷爷奶奶家。没想到一拿回来就这样了。
有一天,她看到大哥把他的小弟弟从床上滚了下来。当时她吓坏了,直接扇了老板一耳光。
大哥哭着指责她:你就是不想要我,心里只有弟弟。爸爸也是。我讨厌你们。
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
第一次见她儿子哭的这么伤心。
后来她和孩子聊的时候,才知道爷爷奶奶说,爸爸妈妈现在有弟弟了,他应该更乖一点。如果你住在爷爷奶奶家,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不然你妈妈会不喜欢他的。表现得像个兄弟。爸爸眼里只有哥哥,他觉得很失落,很难过。我希望我没有哥哥,我的父母是他自己的。
她把孩子的这些烦恼跟父母沟通了,父母也很惊讶。
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重要。老大11岁了,应该成熟了,以为老大能懂得分担责任和分享。
其实让大一点的孩子分担责任,懂得分享这种想法并没有错。但是要找到取悦孩子的正确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要有被强迫的感觉。
当很多大人都在努力讨好孩子的时候,很容易看不到孩子的存在。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比如路过一家玩具店,孩子可能只是想看看玩具,而家长觉得孩子一定要买玩具,然后强迫他离开。
在《当下的力量》中有一段话: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思想所控制,因为我们认同它们,把它们等同于“我”。如果我们让他们走了,就好像“我”融化了。
那个奶奶,为什么能成为万千奶奶中的特殊存在?是因为她看到了孩子本身,放下了自己的想法,学会了取悦孩子的技巧。
子女与父母和谐共处是一个家庭最理想的模式。
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生活。但是很多孩子一出生就觉得不开心,不快乐。
心理咨询师李品宽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开车要考驾照,执业要考心理咨询师证。做父亲或母亲不需要证书,所以我们做了。问题是,我们只是做,却要做一辈子。这个角色好像不需要学习,但是我们会在这个角色里呆一辈子。这是我们这辈子演过最长的一个角色,但是我们没有研究。
如果你爱孩子,就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学会如何取悦孩子。
这是一门艺术,而且是高级艺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