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别迷恋的那个脏兮兮、臭烘烘的玩具,为什么不能扔不能洗?

孩子特别迷恋的那个脏兮兮、臭烘烘的玩具,为什么不能扔不能洗?,第1张

孩子特别迷恋的那个脏兮兮、臭烘烘的玩具,为什么不能扔不能洗?

嘟嘟4岁。他还有一个让妈妈特别头疼的“坏”习惯——他特别迷恋妈妈的一件旧睡衣。只要在家,我就会时不时的闻到这套睡衣的味道,一边看电视一边把睡衣拿在手里。不用说,睡觉的时候,你得紧紧搂着这件睡衣才能睡好。如果他的父母带他去旅行,他不能带其他玩具。这套睡衣一定要带。嘟嘟拿不到睡衣就会大哭大闹。

他甚至要求把睡衣带到幼儿园。奶奶说,如果他把睡衣带到幼儿园,他就有麻烦了。他不情愿地把它放下。

最麻烦的是这套睡衣他也不洗。睡衣又脏又旧,又臭又皱。反正他不同意洗。

有一次我奶奶受不了了。在他要去幼儿园的时候,她悄悄帮他清洗睡衣,叠好放在小床上。

晚上回到家就开始狂哭,说那不是自己的衣服。不管怎么哄,都不管用。哭了整整一个小时,他妈妈又给他换了一套他穿的睡衣,他才渐渐平静下来。以后睡衣再脏,大家都不敢碰了。

这种情况从嘟嘟1岁多就开始了。嘟嘟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大一点会变好?看到嘟嘟已经4岁多了,她甚至为这套睡衣疯狂。嘟嘟的妈妈不仅有点着急。这样下去,嘟嘟会变成恋物癖吗?以后收藏睡衣?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孩子都有类似涂鸦的症状,他们会对某个特定的物品表现出过度的亲密和依恋。

有的孩子依恋妈妈的乳房,天天摸着睡觉,有的孩子迷上妈妈的耳朵和下巴;有的孩子对妈妈的身体不感兴趣,但会对某样东西表现出特别的依恋。妈妈的睡衣,玩过的娃娃,奶嘴,用过的枕头,被子等。都是他们痴迷的对象。

很多妈妈和嘟嘟妈妈一样,在孩子出现类似问题时,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恋物癖,担心孩子是否有偏执等心理问题。事实上,孩子的这种恋物癖行为与成人完全不同。

如果用心理学术语来称呼,我们把这个孩子的特殊依恋称为“过渡对象”。

这个孩子特别依恋的物品,已经不是它原本的功能,而是对孩子充满情感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孩子眼里,乳房不是乳房,睡衣不是睡衣,玩具也不是玩具,而是母子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

当孩子做出这种举动的时候,也意味着孩子从内心意识到自己不再和妈妈是一体的。

孩子出生后,起初完全依赖母亲。他们认为他们的母亲和他们自己是一体的。母亲开心的时候,孩子也开心,母亲难过的时候,孩子也难过。

随着孩子一点一点的长大,特别是能站能走的时候,也开始在心理上向妈妈要求独立。

但是他们一方面有独立的欲望,一方面又害怕陌生的环境。这个时候,孩子需要一个中间地带来缓和矛盾。这个中间地带不是真正的母亲,同时又是真实的。

当孩子处于一个新的环境,面临内心的冲突时,这个中间地带的那个人可以陪伴他,给他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孩子对脑海中某个特定物品的依恋所带来的安慰和支持。

这是婴儿期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一个表现就是可以满足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求。所以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孩子附着的物品都是比较柔软温暖的。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

因为孩子用它来过渡,所以我们知道,小宝宝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这时他逐渐意识到妈妈和自己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妈妈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儿童需要过渡性的物体来满足他们的控制欲。

所以小宝宝对被抚养人的要求特别高。他觉得自己对这个依赖对象有完全的控制权,想什么时候拥有就什么时候拥有,它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当它对依赖者有好处时,它就应该存在。对它不好,当它用力拉、摔、抓的时候,它也从不自暴自弃。这样的感情是孩子本能的爱恨情仇,夹杂着一些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赌注。但也是孩子接触世界的新开始。

当被依赖者完全服从命令时,孩子就能在心里建立一个稳定的对象。他对这个世界更有安全感。这是一个迹象,表明孩子将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独立。

因为“稳定”的需要,这个附件不能改。又脏又臭又旧又烂,一定要这样养着。除了孩子可以自己咬自己、打自己、抚摸自己,其他人都不能碰它,更不能私自改变它的外貌。因为孩子应该对它保持100%的主导权。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孩子绝对不允许大人清理他的附着物(身体除外)。所以,家长千万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依恋,更不要嫌弃孩子。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孩子对一件物品的特殊依恋,并不是一种恋物癖,而是孩子精神成长的一部分。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如果失去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失去一部分。孩子自然会很难过,很焦虑,甚至睡不着觉。

而在孩子通过依恋逐渐建立起安全感和稳定感之后,孩子会慢慢地、自然地放下对这种依恋的需要,对这个世界变得自信。

对于依恋时间的长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扩大,生活作息的正常化,大部分孩子对这些替代的安全对象不会产生依恋心理。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慢慢转移婴幼儿身上附着的物品,而不是有强烈的需求。

所以有的孩子依恋时间很短,有的可能持续几年甚至更久。这很正常。

有些妈妈可能也会发现,孩子似乎不需要依恋。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母亲或其他照顾者一直在身边,不需要替代的安全装置。一种是孩子用其他方法安慰自己,比如吮吸大拇指和安抚奶嘴。

有些母亲也担心。如果孩子有了依恋,有了妈妈的替代品,孩子会不会不亲妈妈了?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种依附是一种中间过渡。孩子知道依恋不是母亲,所以依恋不能代替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现在我们知道,孩子的恋物癖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表现,所以要改变态度,对待孩子的执着依恋。

首先要认可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会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坏习惯,会把东西扔掉或者藏起来,以此来迫使孩子改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在孩子的心目中,他认为依恋的对象是和自己一体的,这个物品可以给他安全感。如果家长强行纠正,会让孩子感到害怕。

母亲可以通过游戏或身体接触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这也可以减少孩子对特定物品的关注。

永远无条件拥抱孩子。即使孩子做错事感到不安,你也可以抱抱他。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不要害怕,我在这里;失败了也没关系;你很安全……一个经常拥抱父母的孩子,绝不会把一床小被子或者一只泰迪熊作为自己的精神安全带。

对于孩子的依恋,家长一定要耐心处理。有些家长会用一些过激的方式,比如在乳头上放辣椒,表示惩罚,甚至会让孩子害怕。这种影响值得深思。或者用太大的压力惩罚孩子,可能会导致他们养成其他更坏的习惯。

一般来说,这种恋物癖行为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消失。如果孩子五六岁的时候还有这种行为,妈妈就要反思孩子是否和父母形成了良好的依恋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1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