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父母都常常做“知易行难”的事

合格的父母都常常做“知易行难”的事,第1张

合格的父母都常常做“知易行难”的事

那天,放学后我去幼儿园接童童。班主任陈老师听后,在排队的时候故意推倒了我前面的一个孩子。还好对方只是膝盖红了一下,问题不大。陈老师当时批评了,要求他向孩子道歉。童童当时很不高兴,最后勉强合作了。

听完,我点点头,努力放松。我蹲下来看着童童,问道:“你知道怎么了吗?”?

他点点头,一直看着地面,很尴尬。

我继续说,“排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推人是一个危险的动作,对方很容易被推倒。摔倒了疼吗?桐原也害怕,对不对?”

童童只是看着老师,眨眨眼睛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下次不会再推别人了。

老师释然地笑了:没关系,明天早点来学校。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换了一个关于幸福的话题。他拉着我的手蹦蹦跳跳。

后来我沉思:事件的主角应该是童童和被推的孩子,但现在我和老师正在帮童童解决问题。这种教育似乎是最省时省力的。他似乎知道自己的错误,但似乎并没有达到“吸取教训”的效果,更谈不上“收拾”。

吃完饭,我和童童商量,能不能用绘画的形式做一张道歉卡送给那个小伙伴(正好童童最近也喜欢涂鸦)。他搓着手,激动地说,好,好。

我先问问他的想法,比如小孩子喜欢什么?你最想画什么?

他兴致勃勃地谈了很多:棒棒糖、汽车、气球...

听完他的想法,我最后建议:你还是想和他做朋友的,对吧?让我们在封面上画一幅手绘图,好吗?

就这样,他来做设计师,我做助理。在你我快乐悠闲的绘画中,道歉卡终于做好了。

道歉卡:

第二天,童童在老师的陪同下,把它送给了小朋友。两个小家伙“复合”了。

每件事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结果却大相径庭。我记得我父亲曾经说过:一个泥水匠可以通过造门来战胜自己和他人。希望孩子们慢慢理解。

那一次,我像往常一样去学校接童童,我仔细地注意到他有点不高兴。我还是用惯有的语气问他:今天有什么想跟妈妈说的吗?

他犹豫了一下,说:“妈妈,我有一件不好的事情要告诉你。”

我故意睁大眼睛看着他,假装和他有同感。

他继续说,“我今天把老师贴在墙上的字画撕了。”

我说:“哦,所以你被批评了?”

他点点头,撅着嘴。

我说:“明天,妈妈和你一起给老师道歉,然后你就学会粘回去了。好吗?”

第二天,我们一起找到老师,先向她道歉,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字画放了回去(其实童童成了小助手)。

真正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要说“对不起”,还要承认“我错了,下次不会了”。的确,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他还不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但至少要让他知道,伤害别人或者挑战规则后,他要承担后果,学会补救。

三字经里:不教,父之错。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有时候缺乏“教育”。

想想吧。我们是不是经常在超市看到一些孩子私自打开包装,偷吃,或者乱放东西?我们一般都是皱着眉头走过去,渐渐的就习惯了,甚至有些成年人也参与进来(美其名曰“先试后买才公平”)。但这是商场,也是超市。你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你喜欢它比市场“优越”,不是吗?所以,既然选择了,请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每个尚超都有文明的规矩:

1)浏览商品时,保持安静,不要大声笑。

2)选择物品时,小心处理,看完后放回远处;如果手上有污渍,应避免接触物品,尤其是食物。

3)非食品试吃区,禁止私自拆包或试吃。

4)使用购物车时,注意停放位置,避免堵塞通道,使用后停放到指定位置。

5)结账时,自觉排队。

这一直是“潜规则”。公平是人心所向。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商场用鲜红的大字贴出来了,我想肯定会遭到大众的炮轰:我们什么时候是孩子了,还是智障了?谁不懂这些规则?

那么请问,这种“明知故犯”的背后是不是有上帝在撑腰?(有个商家说“顾客就是上帝”)

我们在教育孩子文明的同时,自己也在示范“不文明”。有的家长认为他们家是熊海子。如果他们不听老师的话,只能让他“死”。我想问,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听。有时候,还不如不听大人的话,不听大人的事。有的家长会说,这是孩子的天性,他只是玩玩而已。那个经典故事里的“年轻时偷针,年老时偷金”也算好玩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引路人和精神导师。他们自己的方式没有错,但我们不能看着他掉进坑里而不出手相助。有没有可能在他能力和阅历尚浅的时候给他提供一些有用的提示,或者在他误入歧途的时候帮他扶正?

最后追根溯源:父母首先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还要有一颗不断学习和反思的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10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