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说“我”,建立自我意识

教宝宝说“我”,建立自我意识,第1张

教宝宝说“我”,建立自我意识

婴儿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包书妈妈在和每个人交流时经常说“我”。这个词我们一开口就来,说出口就忘。但是宝宝要学会说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

1-2岁是宝宝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妈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说“我”来引导宝宝认识他的身体、情绪、家庭和环境,建立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儿童心理发展的里程碑

什么是自我意识?简单来说,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自我意识的宝宝,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把自己和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区分开来。我们不妨通过经典的红鼻子实验,对“自我意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实验者用一个红点点在88名3-24个月大的婴儿的鼻子上,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观察他们的反应,并随访两名12个月大的婴儿。结果发现,15-24个月的婴儿会照镜子看自己的身体,还会摸自己的鼻子。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宝宝在1-2岁时就开始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2岁左右,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说不。3岁时,他基本形成了自己。

自我意识是影响宝宝一生幸福的重要能力。包书妈妈曾经读过瑞士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作品,对下面这段话印象深刻:

0-6岁的孩子几乎把所有的热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我建构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激情和充分的投入,婴儿才能形成自己,走出自己,塑造我们所期待的创造力、快乐、独立和意志力。

引导宝宝学习“我”,更了解自己

自我意识对婴儿来说是如此重要,婴儿现在热衷于建立自己。那么,妈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呢?妈妈包书建议从教宝宝说“我”开始。宝宝说“我”,说明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懂得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宝宝在学习“我”的过程中,可以更了解自己。

1。说“我的身体”[h/]

妈妈向宝宝介绍自己的身体,比如摇头说“这是我的头”,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然后问,“婴儿的头在哪里?”“宝宝的手呢?”通过这种亲子交流,“我”不知不觉就植入了宝宝的脑海。

2。说“我的家人”[h/]

妈妈搂着奶奶的肩膀说“我妈”,然后指着爷爷说“我爸”,最后指着宝宝的爸爸说“我老公”。然后指着父亲问:“你叫他什么?”我指着爷爷问:“你叫他什么来着?”通过这种交流,让宝宝认识到都是自己的家人,和别人区分开来。

3。说“我生气了”[h/]

妈妈模仿各种情绪表情给宝宝看,把自己做出的每一个表情都告诉宝宝。比如我妈做出生气的表情,说“我生气了”;做出悲伤的表情,说“我很难过”;做个开心的表情,说“我很开心”。对宝宝说“我”,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情绪。

4。说“我饿了”[h/]

妈妈吃饭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宝宝“我饿了,我要吃饭”;妈妈渴了,也可以对宝宝说“我渴了,我要喝水”。将“妈妈”改为“我”,引导宝宝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理需求。

包书妈妈说:婴儿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长得更好

在宝宝成长的路上,妈妈们都愿意为宝宝遮风挡雨。但是,妈妈们更希望看到自己的宝宝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自理能力的人,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与人相处融洽。这一切的前提是宝宝形成自我意识。帮助宝宝认识自己,让他更好的成长。

在教育中应该尽可能地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推断。尽可能少的告诉他们,尽可能的引导他们去发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7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