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差,心理学家说罪魁祸首就是家长!看完赶紧改

孩子自控力差,心理学家说罪魁祸首就是家长!看完赶紧改,第1张

孩子自控力差,心理学家说罪魁祸首就是家长!看完赶紧改

吃饭的时候坐着不动,吃点东西玩玩,练练琴,经常走神。上课我东张西望,摇头晃脑,一会儿也静不下来。玩ipad控制不住自己,一抓就哭。我总是需要有人监督我的作业,如果我不监督,我就不得不唠唠叨叨。

有妈妈说,当了妈妈就觉得自己像个“母狮”,天天追着孩子吼。

为什么自己孩子的自制力这么差?

1

父母的日常行为

我们先回想一下。你以前做过这个吗?

宝宝不吃,你说:再吃一口,妈妈给你糖(或者别的)!

宝宝会和他一起出去。你说:只要你乖一点,妈妈就回来给你买艾莎!

宝宝缠着你,你说:你听话,爸爸就带你去动物园吃冰淇淋!

宝宝哭的时候,你说:你要是不哭了,妈妈明天带你去游乐场!

……

但是,很多时候,当宝宝真的很听话,相信你的承诺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履行。可能他们太忙了,以为宝宝不记得了...可能你觉得哄(骗)孩子就是这样。不给点甜头他们根本不听话,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是,久而久之,你也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孩子一哭,不管你怎么哄他相信你,他还是哭着要跟他出去;不管你怎么解释为什么不能买玩具,他总是哭着闹着,直到你买了为止。

这个时候,不要忙着责怪自己生了个熊孩子,也不要责怪孩子不听话。也许你应该反思一下:

孩子情绪化,没有自制力。都是被父母“哄”出来的!

2

初级棉花糖实验

说到自制力,就必须提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米歇尔设计的棉花糖实验得出一个理论,自制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他找了几十个3~5岁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放了一个棉花糖,说:我有事要离开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你不把盘子里的棉花糖吃完,我再奖励你一个;但是偷了就没有奖励了!结果每3个孩子中就有2个吃糖,只有1/3的孩子不吃。他们会不停地把糖放回去,或者舔它,有些人会唱歌来分散注意力。

十四年后,米歇尔找到了当年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然后发现那些克制不吃糖的孩子成绩更好,更有竞争力;吃糖的孩子则相反。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感受到了自制力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自制力一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自制力强的孩子,对他们的成长一定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为什么那些孩子就不能等着吃棉花糖呢?

3

升级版的“棉花糖”实验

孩子之所以会很快吃到棉花糖,不能完全把问题归咎于孩子自制力差,或许和选择、信任有关。

再看一个实验:

罗切斯特大学的塞莱斯特·基德改进了棉花糖实验。首先,她把孩子们分成A、B两组,让他们画画。后来,让她的同事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可以用这些旧蜡笔,或者等一会儿,我给你们拿一些新的更漂亮的蜡笔。”过了一会儿,A组的孩子真的拿到了新的蜡笔;B组的孩子听到了道歉,“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的蜡笔。”

然后,他们用贴纸做了同样的实验。A组的孩子还是得到了新的贴纸,B组的孩子还是得到了道歉。经过两次实验,然后是“棉花糖实验”,A组孩子的通过率比b组孩子高4倍。

聪明的父母都看到了。这不就是“家长日常行为”的第一个小实验吗?

B组的孩子一直处于期待-失望的过程中,这种情绪一直伴随着他们以至于最终选择不信!或许,在“初级棉花糖实验”中,很多选择吃棉花糖的孩子,通常就是这样被“骗”过来的。

如果你信守对孩子的承诺,保证按时做事,孩子的自制力会更强;但如果你经常出尔反尔,欺骗孩子,那么孩子的自制力就会减弱,连大人都不会信任,更别说主动听了。

4

如何提高自制力

心理学家凯利·麦克奈杰尔博士也在《自控力》一书中写道:自控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那么,如何训练呢?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控制主要可以做到两件事:

1。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2。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从小!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大脑中与自我控制相关的系统正在形成,要抓住这个机会。在3~5岁时,相关系统会快速发展,5岁左右开始变慢。直到青春期才会发展出更高水平的自制力。

比如,你可以延迟给孩子奖励,但必须兑现孩子的每一个承诺;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提高自制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比如今天去超市买什么,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孩子喜欢吃难以控制的零食,你要放好,转移注意力;在做某件事之前,先和孩子约好时间,比如看动画片。

家长不能完全依靠实验来判断孩子的自制力,但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6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