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么尊重孩子

父母应该怎么尊重孩子,第1张

父母怎么学会尊重孩子

似乎很少有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大部分父母都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处处可爱,但是越长大,小的时候越不可爱。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缺点很多,但优点不明显。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

不能正视孩子的优缺点。为什么?

什么是“疏忽性失明”[h/]

原来孩子每次都喜欢把袜子脱下来放在客厅的电视柜上,虽然他妈妈每天都提醒他扔洗衣机里,但是他总是记不住。就是这么个小问题。我打过骂过,也 发过脾气。孩子就是改不了。

这本来是小事,却上升到了原则层面。我妈觉得看似小事,但关系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整天揪着不放。这位母亲想“为什么不扫一间房子就扫遍天下?”她连这样的小事都记不住,以后也做不了大事,所以对孩子很失望。

其实发生在这位妈妈身上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疏忽性失明”。那么什么是“疏忽性失明”呢?理论上对“疏忽性失明”现象的解释是:人们主动(选择性地)专注于一件事,而忽略了其他的一切。也就是说,我们总是选择性地关注一些我们关心的事情。

培养优势这本书曾经说过:选择性注意是我们大脑过滤输入信息,避免信息过载的一种方式。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大脑接收的信息都比我们能够处理的多得多。大脑有选择地专注于某一方面,就能理解世界,但代价是忽略了其他方面。

通俗地说,当妈妈们把注意力放在“吃饭慢”、“作业吃力”、“袜子乱放”这些事情上的时候,孩子的其他所有行为都被忽略了。母亲选择性地把目光放在自己最不能承受的事情上,于是变得挑剔,看不到孩子的其他优点。一个小问题涵盖了这个孩子的所有优点。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父母的投射机制

曾经在微博里看到一段话,说:

你的今天是你孩子的明天。如果你今天吼孩子,不要怪他明天吼你;如果你今天对孩子不耐烦,不要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如果你今天教孩子说他不如别人,不要怪他明天无能为力。如果你们界限不清,就不要怪他不负责任。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当我们看到孩子的某种行为让我们无法忍受时,就对孩子发脾气。其实我们真的很生自己的气。

比如上面那篇文章提到的,不能忍受孩子的袜子放在电视柜上的妈妈,我去过她家,她是一个很不爱收拾屋子的人。她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放在自己方便的地方,同时抱怨家里乱,经常收,经常乱。

当她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时,她认为她是在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看到孩子的行为就像看到了一面镜子,反映了她平时的邋遢行为,反映了她不想看到的自己。

当这些不良行为出现在孩子身上,就触发了她的投射机制,让她不得不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其实潜意识里,她也很讨厌自己的这个坏习惯,只是不愿意去面对。反而会下意识的把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

如何正确面对“不注意失明”现象[h/]

美国成功的教育家拿破仑·希尔(NapoleonHill)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优点,而父母却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只有管好孩子的缺点,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其实就像一个手艺不好的人,不可能做出完美的瓷器。”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不注意盲视”现象,把“坏事”变成“好事”呢?

转移“疏忽性失明”的焦点[h/]

在“疏忽性失明”的现象中,父母大多着眼于孩子的缺点,从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这个时候,父母的情绪通常是负面的。当他们看到自己“屡禁不止”的坏习惯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在孩子身上时,他们的无名之火开始升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鸡飞狗跳。但是,如果能把“疏忽性失明”的重点转移到孩子好的方面,或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就拿前面说受不了孩子的袜子放在电视柜上的妈妈来说吧。后来我和她聊了聊,仔细分析了她的心理,然后告诉她要善于转移重心。

比如孩子回家换鞋,把袜子放在电视柜上。然后,他就可以关注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好的表现。比如换完鞋,他把鞋子放在鞋柜里。这时候可以表扬他整理好鞋子放好的行为,然后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下次把袜子放洗衣机里。

妈妈照我说的做了,第二天天真的孩子把袜子放进了洗衣机。

所以如果我们能懂得多关注孩子的优点,适当忽略他们的缺点,然后在表扬他们之后再巧妙地纠正,会比执着于他们要好。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而不是相反的极端

之所以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缺点,是因为家长刻意放大了自己缺点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就像之前的妈妈一样,她认为孩子乱放袜子的行为虽然小,但是影响深远,关系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其实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绝对的。

举个例子说明:我家孩子一直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天上幼儿园的时候,他都会主动跟校医和保安叔叔打招呼。但是有一天,当他的父亲去为他送行时,他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晚上没有好好休息。那天他没有跟校医和保安打招呼,撅着嘴,一副不高兴的样子。父亲提醒打招呼,他还是不理。回来后,父亲告诉我,这孩子很没礼貌,连最基本的早安问候都没做。

但其实每个人都是感性的。不说孩子,就拿父母来说吧。平时有可能回家的时候会跟小区保安打个招呼。但是有一天,当我们很累很累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也懒得打招呼。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是很善良的人?

所以,把这种心理学延伸到孩子的教育上。有的孩子优势明显,有的孩子劣势明显。并不是说劣势明显的孩子就没有优势,只是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培养。所以不要执着于一个小缺点,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父母要多注意自己的感受,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们仔细想想。其实每个家庭造成亲子不和的因素都差不多:孩子吃饭慢,写作业慢,喜欢玩游戏,不按大人规划的节奏……

我们可以允许自己生气、愤怒、失望,但不能只是沉浸在这些负面情绪中。很多家长一开始不喜欢,然后慢慢漫谈下去,然后情绪失控。孩子往往一脸茫然,不明白为什么一件小事就能点燃父母的情绪。

如果我们一味的沉浸在这些负面情绪中,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愤怒,情绪失控。这样下去,对孩子没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最终我们认为,坏习惯不改正,反而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崩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6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