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难过地摇摇头,说还能去哪里。现在,雇主更挑剔了。
真巧。不久后,正好有个HR哥们发了个朋友圈,说公司要做新媒体,需要一个优秀的美妆编辑。待遇极好,推荐。
我立马把易易推荐给他,客观公正的说了几句好话。他表示非常期待。
于是我去找伊伊报喜。我以为会有好结果,但她拒绝了。原因有点奇怪:公司太好,工资太高,我怕我做不了。
我说可以,她说不行,拉锯拉了半天,我看她真的走不了这一步,只好放弃了。
前几天,怡怡生病了,我去探望。
碰巧她妈妈和儿子豆豆都在。太乙老太太和衣衣一样,在特殊的职责和手势上表现出一种谨慎。
豆豆撕纸玩,她一把抓住:“别撕,别撕,弄得满地都是。”
豆豆想帮妈妈吃药,妈妈马上制止:“不不不要全洒了。”
伊伊说要送豆豆去学琴。她反对道:“豆豆不是那块料,浪费时间和金钱。钢琴那么贵,学了能干什么?这种家庭不要想那些事。”
我看着这个老太太,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易易这么怕换个好公司。她一定也是在“不不不不”“你不适合”的育儿风格中长大的。所以面对机会的时候,她不敢尝试,不想冒险,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骨子里的不自信让她裹足不前,无法去更好的地方。
很像马戏团里的大象。
据说为了防止大象逃跑,驯兽师要把大象捆住。无论大象多高多壮,只需要用细绳绑在它的前腿上,拴在一棵小树或篱笆上。没有链子或笼子,大象就跑不了。
因为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被这样捆着,小象很虚弱,反复挣扎也逃不掉。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无数次失败,小象接受了自己的生命,停止了无谓的挣扎。
它长大后,实力翻了几百倍,可以轻松摆脱禁锢。它仍然受制于这根弦和这棵小树,它永远也跑不掉。
人也是这样。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足够多的压抑和否定,积累了足够多的失败和绝望,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胆小、保守、倔强的人。
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因为一次次的失败或惩罚导致对现实的无望,不再努力,听天由命。
而这种无望往往是父母给的。
就跟伊伊一样。她生活在一个谨小慎微的家庭,所有做不到这一点的尝试,做不到的尝试,或者不合理的尝试,都被制止和压制。
于是她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女孩,像一头被绳子拴着的大象。她明明对现实不满,有能力改变,却不相信“我能”,于是苦闷地卡在原地,听天由命。
很大程度上,是她父母失败的教育导致了她的悲剧,她的儿子很可能会重演她的悲剧。
真可怕。
其实孩子天性都是积极向上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做各种实验。
他撕纸片,打翻水盆,探索地下室,大声唱歌,随意跳舞,组装自己的玩具车,梦想环游世界...
而如果你在他探索世界,证明自己的时候,总是说“哦,不”“哦,你做不到”“哦,我们家好穷,别做梦了”这样的话,这种一次次的否定和阻止,一定会让他逐渐失去尝试的欲望,成为一个悲观消极,充满无力感的人。
他想象的世界充满了风险、障碍、强大的对手和不可能。他对失败的恐惧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
所以他不再期待自己成功,即使那成功唾手可得。他似乎是个好男孩。他没做错什么,也不想做错什么。
你以为你成功了。
但事实上,你已经用绝望粉碎了他的意志,用细绳把他绑在一棵小树上,他一辈子都无法挣脱。
而且你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
为人父母是个技术活。真的,不要以为把孩子培养成听话懂事就是百分之百。那些听话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经被你锁进了一个无形的牢笼,不可逆转,无法解脱。
人天生就是自我限制的,生来就有牢笼。聪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帮孩子打开笼子,让他释放能量,而不是帮他锁起来,盖上一层。
我表哥是个很搞笑的人。她儿子从小懦弱,被孩子欺负从来不敢反抗。有一次我去她家,遇见她在和儿子玩“抢玩具”的游戏——她让他拿着玩具,他儿子说“是我的”她就抢!她立即把它还给她的儿子。如果儿子声音够大,她会“吓”自己坐在地上,颤抖着说“对不起”,还玩具手。
现在她儿子大二,特别阳光,通过选举当上了班长。前段时间他在微信生意里卖运动鞋。表哥在我们家夸他生意好,还偷偷给我们红包让我们去他家买鞋。“第一次做生意,赚钱不赚钱都是小事。关键是不要打击你的信心。”
以前觉得只有我表哥才搞笑。现在想来,她真的是一个好妈妈——尽力让孩子相信自己和这个世界,敢于竞争,尝试和突破自己。
这就是父母和父母的差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