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小学发生盗窃案。当时老师让班里的学生会干部留在教室里,一个个问他们是不是偷东西。原来小偷是个女孩。
于是,女孩在众人面前被指责为小偷,被众人指指点点。从那以后,她不仅没有改过自新,反而变得敌视老师、同学甚至社会。
虽然这件事不是唯一迫使她这么做的,但她已经被打上了“我是坏孩子”的烙印。虽然钱追回来了,但这种“捉囚”的方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后果。作为父母,你应该避免在公共场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亲曾经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
这位母亲有一个12岁的儿子和一个8岁的女儿。为了买新手表,我哥偷偷从我妈钱包里拿了两张100元。我哥哥给了我妹妹一张100元的,自己留了一张去买手表。母亲发现钱不见了。她猜测是孩子拿的,但不知道是谁拿的。有一次吃饭,我妈对孩子说:
“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少了200块。有小偷进来吗?妈妈很担心。”哥哥低下了头,妹妹看起来有些紧张,妈妈也证实了钱是两个孩子偷的。胆小的妹妹偷偷把100块钱塞回了妈妈的钱包里。
数着钱,妈妈笑着说:“妈妈好像搞错了。前几天她说钱不到200块。其实是我算错了,少了100块钱。”妹妹的表情变得平静。
但是我哥还没动,我妈又说:“我不相信是我自己家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了。我们报警吧。你说呢?”我姐姐看了一眼我弟弟,他也变得紧张起来。趁妈妈做饭的时候,偷偷把100块钱塞回了妈妈的钱包里。
看着孩子们还回来的钱,妈妈欣慰。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她说:“妈妈,100块钱一点都没亏大头虾。是因为我妈数错了。她老了,脑子坏掉了……”。哥哥姐姐相视一笑。从那以后,我家再也没亏过钱!
面对孩子偷钱的行为,父母该怎么办?
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了手表,孩子还想买手表,妈妈可以借钱给孩子,让孩子以后还。首先,它可以防止孩子偷钱,其次,它可以养成一个谨慎的购买习惯。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你粗暴的对待孩子,孩子用暴虐回报你,你小心的对待孩子,孩子用感激回报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