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爸每次喝酒都会打她妈,她妈几乎每次都忍着。她父亲喝醉时,家里的一切都被他弄坏了。她爸爸家暴的时候会用啤酒瓶,烟灰缸,玻璃杯打她妈妈。
她妈妈呢?她格外隐忍,不动声色,只会一个人在卫生间哭。
因为父亲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当一个女孩问母亲:
“妈妈,爸爸这样对你,你为什么不跟他分开?”
她妈妈只能说:“没办法。他是这样的。我妈没事。”
黑暗的日子没有尽头。她的童年见证了父亲的粗暴和母亲的哭泣。
生活的幸福在父母的谩骂和对抗中渐渐失去,她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无爱的家庭里。
后来女孩长大了,开始帮妈妈骂爸爸,穿着也越来越中性。在学校经常打架,和班里的女生关系不好,和班里的男生是知心朋友。
多年后的今天,她不再相信任何男人,就像她从未相信过自己的父亲一样。
她对外面的很多人和事都有敌意。
当有人问她“都这个年纪了,是时候找个男人嫁了。”
她说:“对不起,我讨厌男人。我只喜欢女人。”
这个故事来自我的一个朋友。那个女生是我朋友的初中同学。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曾指出,一个人的自我呈现与出身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爱的家庭,孩子深陷泥沼。
人生伴随着巨大的恐慌感和不确定感。每天最让我担心的不是怎么提高学习成绩,而是今天爸妈会不会吵架,会不会闹别扭。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就像一棵树,越来越孤独。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之间有爱,你会发现他们的孩子大多都很可爱。
可爱不是指颜值,而是被爱情滋养后的快乐状态。
相反,在无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中都有孤独的因素。
前者如春天,后者如冬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离婚”在大众眼里都不是一个好词。
因为各种原因,夫妻二人认为可以互相忍让,日子依旧。
你去找长辈,亲戚朋友会尽量讲和。
中国人更注重“和谐”、“团结”、“家和万事兴”。如果一个家庭破裂,似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很多父母即使感情破裂也不敢轻易离婚。
孩子问妈妈:“你和爸爸怎么了?”
妈妈都强挤出笑容:“我们之间没什么。不要多问大人的问题。”
大人心里都觉得不离婚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孩子们都在想:妈妈,这种痛苦无味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所以大人和孩子的思维总是有错位。大人已经很努力的撑着了,觉得离婚对孩子有伤害。但是,孩子对没有爱的家庭生活早已麻木,他们希望父母早点离开。
这也导致了一个情况:很多中国家长在坚持。
明明彼此已经没有爱了,却还是无时无刻的消耗着对方。
生活本来可以比现在幸福百倍,但我没有勇气逃离这个痛苦的“婚姻制度”。
很多家庭不讲生活质量。他们连生活最基本的样子都没有。父母不是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对方,而是愤怒的指责对方。没有善意,没有爱,没有冷战,没有不舒服的沉默。
去年过年刚去姨妈家。她老公是澳大利亚人,孩子是两个混血儿小北鼻。
看到这两个孩子我很震惊。我从未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
脸肉肉的,一捏就能捏出水来。
姨妈姨夫爱得不像话。他们经常在朋友圈虐狗,一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去旅游。
我在他们孩子的年纪连上海都没出过,他们的孩子却已经去了很多地方。
老大喜欢数学,老二喜欢唱歌。
晚饭后,他爸拿着小黑板和老大讨论数学,她妈会和老二在卧室里录歌。
太幸福了,不想被人要。
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真的只需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家庭幸福指数的代言人。
可能是吧。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都是由爱养大的。
世界上最穷的孩子,都是被仇恨养大的。
民政局做过统计,中国家庭的离婚率在逐年上升。
前几天我和朋友吃饭,也聊到了离婚的话题。他很悲观,但我觉得还好。
现在和以前没什么区别。离婚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谁也不必对此抱着那种老套的“成见”。离婚甚至是一种勇气和魄力。
陶曾在节目中说,离婚的人更珍惜未来的生活,也更懂得和爱人爱怜地相处。
以前离婚率低,很多人要么不想走,要么不敢走。
父母不会走,社会不会。
现在每个人都更敢于为自己的幸福负责。既然不幸福,离婚就是个球,人生还长。
我不是提倡一言不合就离婚,而是一个家庭没有爱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继续下去。如果说父母的收入是维系家庭的物质条件,那么爱情就是维系家庭的精神条件。
爱情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
家里应该有爱。没有爱的家不应该存在。
所以,爱或者离开。
后台有个读者是单身妈妈。有一次她给我留言说她离婚了。
她说,“离婚后,我才发现,我真的可以过得更幸福。”
这句话感动了我很久。
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可以幸福地生活。
总比住在吵吵闹闹的家里好。
没有爱的生活是一种慢性毒药。
培根说:“归根结底,人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幸福。”
婚礼上,新人曾经真诚地对另一半说:“是的,我愿意。”
那一刻,我们知道,婚姻是为了幸福。
离婚也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