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从母亲子宫分娩到外界生活都需要一段适应期。
而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因而很容易感染。
此时就需要妈咪更加细心、科学地护理。
第一周:新生儿脐炎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就会迎来第一个考验——新生儿脐炎。
症状 正常情况下,生后3至7天新生儿脐带的残端就会脱落,护理不好就容易发生炎症。
轻度发炎时,会在脐带脱落的伤面看见少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
比较严重时,会出现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还会出现发热、哭闹、呕吐、拒食等现象。
父母在发现轻度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就医!不要以为是小事忽视拖延,最终只会导致病情迅速发展。
妈咪呵护
1.保持孩子脐部干燥。
新生儿脐带脱落之前,不要把孩子放在水盆中洗澡,最好采用擦浴的方式;
2.涂爽身粉时不要落到新生儿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性脐炎。
3.不要用脐带粉和龙胆紫。
粉剂撒在局部会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也会增加感染机会;而龙胆紫只能起到表面干燥作用。
4.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
5.脐带脱落后,如果脐窝处仍有分泌物,可用1.5%碘酒涂在脐窝处,每日2次。
脐周被碘酒涂着处可用75%酒精脱碘,以免妨碍观察周围皮肤颜色。
第二周:新生儿黄疸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
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
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就需要多留心。
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症状
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在7—10天的时候就会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症状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宝宝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妈咪呵护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
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
所以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2.病理性黄疸:
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第三周:新生儿鹅口疮
鹅口疮在新生儿中很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是婴幼儿抵抗力差,易通过食具、奶头等途径受霉菌感染。
症状
孩子的口里,出现白颜色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奶块,开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
一般的奶块很容易擦掉,但是鹅口疮则不易擦掉。
有的父母会用手强制扣掉,被剥落的部位会出血,没有多久,你会发现在原来的部位又出现了新的白片。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鹅口疮”,不痛、不影响吃奶,也不会出现其他症状;
但是如果鹅口疮特别严重,整个口里都被覆盖住。
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妈咪呵护
1.预防鹅口疮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哺乳时的清洁卫生: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进食前可以用清水轻轻擦洗孩子的入口部分;
妈妈的内衣要保持清洁、干燥,注意洗手;
吃配方奶或者是混合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瓶的清洁卫生,使用前用开水煮一下,一般以20分钟为宜;
宝宝进食过后,可以给孩子喂点清水,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2.发现宝宝已经患有鹅口疮,妈妈应该这样做:
不要用手去孩子的口里硬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