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难。
父母在给宝宝喂奶的路上好不容易顺利通关,又要开始面对各种宝宝早教问题了。
很多父母在和宝宝交流时,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大量的叠字——car变成了car,rice变成了樊凡,dog变成了dog。
对于育儿有一些看法,反对这种以叠字为代表的婴儿腔调话语,甚至说“这样会造成孩子语言发展滞后”。
真的是这样吗?父母在和宝宝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说重叠会让宝宝语言发育滞后?
这种带有婴儿口音的特殊语言,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个相应的专有名词——Parentese。
实际上,重叠只是儿童语言的具体形式之一,儿童语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语调高于正常对话;
说慢一点;
可能会伴随着夸张的表情。
不过,已经告诉宝宝“车车”和“樊凡”的家长也不用太担心。
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领域,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儿童语言会导致儿童语言发展滞后”的观点。
Eipl,美国罗格斯大学婴儿研究实验室研究主任贝纳西(AprilA.Bernasich)对婴儿语言发展滞后做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发现,90%以上的语言发展滞后可归因于先天因素。
也就是说,与其说是培养不当,不如说是遗传导致了语言发展的滞后。
你到底想不想和宝宝说话?
在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发展滞后通常与遗传有关,而优秀的语言能力往往伴随着后天的优秀培养。
要有效促进孩子的语言学习,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只能略高于孩子目前的语言能力。
干巴巴地给八个月大的宝宝读《紫同治剑》,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肯定不如在和他的游戏中使用儿童语言有效。
其实孩子的语言是相当跨文化的,全世界的人和自己的宝宝说话都是一个模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儿童语言能够大规模保存下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所以,在孩子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孩子的语言是一种训练手段,家长应该积极尝试。
和宝宝说话有什么好处?
对于18个月以下的孩子来说,儿童语言是相当有益的,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发展规律。
1。使用叠字
叠字更接近儿童掌握语言的初级形式。
儿童的语言学习基本上是从叠音词开始,然后过渡到“妈妈的拥抱”、“玩车”等复合叠音词,再发展到句型和语法。
2。发音慢
儿童说话比成人慢。
随着词汇量的增长,孩子对发音器官的熟练程度和对新词汇的熟悉程度会逐渐提高。毕竟没有人是学了几句就学会说快板的。
3。高音
高声调是儿童学习语言时首先掌握的“声调”。
小孩子对语气的运用不是很熟练。两三岁的孩子,成年后只能正确使用四分之一的声调。
对于孩子来说,喊叫是最基本的语气形式,没有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儿童仅仅通过尖叫就可以传达他们的情绪和信息,甚至不需要使用有意义的特定声音。
4。夸张的表情
夸张的表情可以吸引和保持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助于解释当前词汇的情感内涵。
儿童语言,过了这个年龄就不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语言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具有相当的时效性。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超越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其正面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
一般来说,当孩子两岁半左右,已经掌握了700个常用词的相关读音,能够比较连贯完整地说出句子,有了更加充分多样的表达手段,儿童语言就应该逐渐从家庭生活中消失。
父母不会犯这些错误
1。电子设备没用
虽然和孩子说话越多越好,但是只有真人和孩子说话才有用。
电子语音不能及时反馈,不能与孩子互动,没有表情,缺乏情感联系。可能会起到安抚的作用,但是很难起到教导的作用。
2。孩子听不懂就要多说
虽然孩子暂时听不懂,也不会说话,但作为家长,还是要坚持高标准,继续说话。
新生期说的话很难反馈和复述。但是,还是要家长坚持。这些语言刺激对孩子还是有用的。
孩子出生后42分钟,就已经有了交流和沟通的意识。
同时,也有研究证明,给三个月以上的孩子讲故事,可以有效影响他们以后的语言学习。如果辅以良好的互动和亲密的肢体接触,而不是干巴巴的傻乎乎的说话,那就更好了。
3。家长语言要规范
家长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用更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水平不够好的老师教出优秀的学生。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教词汇:
一般以具象名词开头(车、水、母亲);
后跟具体动词(摸、走、跑);
再到形容词(痛,臭)。
代词(你、我、他)和介词(和、或)通常是孩子自然习得的,不必太刻意去教。抽象词(和平、理想、性格)是比较难的词,不需要纳入语言学习初级阶段的目标范围。
另外,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也要注意发音清晰。日常语言中也要注意语法的运用。毕竟语言从来不局限于文字本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