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不赞同把孩子的压岁钱单独存起来理财的想法。她说,我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交学费,还他生活费。用完后,我会告诉他,你看,你的压岁钱远远不够,我会多给你。
看得出来,她一定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亏欠父母很多,从而凸显了她的努力。
持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强调付出是为了给孩子灌输“回报思维”。
当我们为孩子选择一所更好的学校时,我们向孩子强调我们在经济上的努力,并期望他们回报我们优异的成绩。
当我们为孩子洗衣做饭,甚至停止工作的时候,我们也会表达对孩子的付出,期望孩子能接受这种感觉,更多的听我们的话。
上面的例子也是如此。压岁钱可能很多,但是和养孩子的费用比起来,这些都是九牛一毛。知道了这些,孩子会内疚,然后加倍孝顺感恩,对吧?
看起来很好,但远不是爱情的本质。爱是一种自然的流动。为什么要筑起硬枷锁,要求对方?
家长之所以强调这个,是怕不说出来,孩子感受不到。真的是这样吗?
朋友S跟我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
中考结束的那一年,她以两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却能在花几千块钱后进入扩招。s还记得那年暑假,我妈从银行里拿出厚厚的一沓百元大钞,放在她面前。他们并排坐在床边,我妈一个个数了半天。她故意用这种方式让S认识到自己“罪孽深重”,教育S“来之不易”的钱。在这期间,她还小声抽泣,骂S.
S看了整个过程,感到自责和内疚,但感觉更像一个麻木的木偶。现在回想起来,S才意识到,那些承诺的麻木,是对强加在她身上的“罪恶感”的一种天然的抗拒,还有一种微妙的情绪,就是她该说的话都被她妈妈说了,我们互不相欠。
如果妈妈不在S面前数钱,S不知道很难过吗?当然不是。相信S会感到自责和愧疚,看到父母在这件事上的努力。而这个时候,因为S是用心去感受爱情,所以更有内在的驱动力。
背负沉重的爱太久,会让人想逃。亲子关系如此,夫妻关系也是如此。
去年我爸工作调动,要从我们生活了几年的城市搬到对我们来说完全陌生的Xi安。当然,这不是强制性的。都是自愿的。这对他的事业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想到要和熟悉城市的好朋友分别,我就忍不住哭了。
虽然刚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耐得住寂寞的心理准备,但现实生活远比我想象的艰难。去了Xi安后,即使我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努力在社区微信群里发言,但还是局限在一个全职妈妈封闭有限的生活里。另外,在老小区住了十年,很少有小孩子和年轻妈妈,我也从来没有交过朋友。为此,我常常怀念和社区的全职妈妈们一起吃饭安排行程的快乐时光。
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没有任何人际交往,压抑的情绪日积月累,难免和我爸产生矛盾。那天,他回家累了,我坚持让他带孩子,他想休息。心情一落千丈,仿佛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怜。我哭着喊:“如果不是你,我会这样吗?”
这些话一说出来,就让我恶心。我再怎么自信的想表达自己,也掩饰不了内心的软弱。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站起来拥抱我。让我去房间休息一下,他就用心学习。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渐渐消散。望着深邃的夜,我问自己,我说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只想表达“我累了,我需要休息,我很孤独,我需要你的理解。”所以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伟大,借机捆绑别人的爱呢?
这种无条件的支持真的只是我一个人的贡献吗?不不是的!我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它符合我的价值观。希望他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我们能尽可能的体验生活。不可否认我付出了,但这全是我自己的自由意志。既然这样,何必给自己戴高帽子呢?指望别人感激你?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抱怨过。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社交,只是比较随意。现在我知道在某个时间点会遇到什么样的朋友了。时间早已安排好了一切,生活就这样悠闲地慢慢展开。
当我们不再说“我是为你做的”时,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当付出不再被强调,爱就能很容易地流动。
回到亲子关系,我们也可以这样。坚持母乳,给孩子做营养餐。我们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创造好条件,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我愿意这样做,因为我爱你。
当我们不要求孩子有所回报的时候,我们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在这样高质量的爱的滋养下,孩子才会有爱的能力。反而会从中流出最自然最动人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