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5倍于课本的“闲书”,孩子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要看5倍于课本的“闲书”,孩子才能形成语文能力!,第1张

要看5倍于课本的“闲书”,孩子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很多家长甚至一些老师都有一个误区。他们总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在看“闲书”。他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每分钟都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才能提高。

其实很多在写作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在青年时代总是博览群书。即使是班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有专家证明,学生课外阅读量达到课本的4-5倍,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在这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可以算是一个典范: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她的学生积累了100多则寓言故事、200多则名言警句、300多则古今诗词、成语1000多则。所以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口若悬河。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我们可以从各种课外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间空,了解世界各地的事物。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和各种名人对话。

不仅如此,多看课外书也能提高写作能力。杜甫说:“读一本书,下笔如有神。”可以说,所有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的单词和句子,学习一些写作方法,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当然,看课外书也有很多好处。我觉得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可以深刻理解。

总之,一个人只有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的一生才会感到孤独,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也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一个人如果培养不了读书的习惯,就是一个容易孤独易怒的人,眼界狭窄。

有哪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

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心理特点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同,专家认为:

学龄前的孩子可以看以图片为主的书,字大一点,书小一点。因为孩子年龄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孩子咨询选书。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认为孩子不爱看课外书。我不知道有时候原因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可能一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读,二是选的书难度大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替学龄前的儿童选书时要注意

第一,最好有插图和图片。多看图对开发孩子的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有利于孩子以后创造力的发展。

第二,尽量选择几本书,最好是一本书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让孩子很快读完一本书,心里有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我会想再读一遍。如果父母为了省钱,给孩子买图画书少,故事多的厚书,孩子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

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1935年,奥地利著名生态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茨发现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子和小鹅这样的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前两天追逐第一次看到的移动物体。

比如你第一次看到鹅,你会去追;第一次见人就追,以为那人是我妈。而且这个习惯会保持很久。如果是在一两天内与鹅或人分开,那么之后,无论鹅或人怎么碰小鹅,它都不会去追鹅或人,这是大脑的结构决定的。洛伦茨把这种现象称为“刻印现象”,把小鹅的这段时期称为“关键期”。

再比如小羊出生后几天不在妈妈身边,就不再合群,总是到处乱跑。如果一只鸟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不生活在鸟群中,它永远也唱不出优美的歌曲。

通过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类,在大脑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发展计划时间表:在哪个阶段先发展哪些技能,后发展哪些技能。

如果家长把握好这个大脑发育的时间表,在孩子大脑技能发育的高峰期,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效果会好很多。相反,如果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去教育孩子,效果会差很多。

相反,还有一个例子:二战期间,一个叫横井正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的大森林里迷了路。他不得不像野人一样独自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获救后,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有的能力。原因是在他成年之前,他从未错过教育的“关键期”。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抚养自己的孩子时,要知道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不能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抓住“关键期”,教孩子会事半功倍。错过“关键期”,事倍功半。

孩子有哪些关键期?

1。临界感觉期(0-6岁)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会通过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认识事物。所以要充分让孩子去听、去摸、去观察、去嗅,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引导他们的智慧。

2。视觉检查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图像视觉发展最为迅速。这个时候,孩子们一般喜欢“去公园”和“出去玩”,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户外自然风光和生动的画面。

这个时候,除了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室内的时候,要多给他看绘本和漫画,开阔他的视野。

3。音乐天赋发展的关键期(3-5岁)

想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力,一定不能错过3~5岁的音乐智力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听古今名曲,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

这段时间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期。这时,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题,鼓励孩子多说话,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语的关键期(3-12岁)

这段时间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重新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重努力;即便如此,你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的关键期(2-6岁)

2到6岁是教孩子认识和做人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家长要逐步引导孩子脱离自我中心,多和其他孩子交朋友。这时候家长要和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标准和日常礼仪,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社会规范。

7。想象力的关键期(2-8岁)

这期间,家长要让幼儿多听自己喜欢的童话和科幻故事,多看图片,多看动画片和科幻片,识字后多看看书。孩子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看图编故事,或者继续讲故事,或者和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6-9岁,也就是我国小学中低年级,有强烈的探索事物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内心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随时准备接收大量的文化种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多都很好奇,喜欢思考,问题很多,但是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感觉“吃不饱”。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包括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饥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时候他们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很可能孩子的求知欲就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症等。很多聪明的孩子上课都有问题,比如走神,小动作等。,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9。黄金阅读期(8-14岁)

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好的读书时期,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如果在这个时期错过了很多阅读,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这个时期主要在8岁到14岁之间,取决于每个人的教育环境、个人喜好等条件。

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的教育入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从10岁到14岁(也就是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用不到五年的时间,读很多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和阅读兴趣奠定了基础的书。

由于教育条件和个人条件的差异,有的人时间较长,有的人时间较短。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看文字书了;高二下学期,各校普遍为中考增加了学习时间和师生的习题数量,没有时间看书。在大学阶段,他们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试、教研、就业、实习等压力,也没有时间专心读书。

因此,如果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在10-14岁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们会为他未来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错过了这个黄金阅读期,那么,在以后的中学、大学、研究生的学习中,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到时候“治个头痛医头,治个脚痛医脚”就很难补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05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