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得骂不得,孩子又不听话怎么办?其实是不懂这一点

打不得骂不得,孩子又不听话怎么办?其实是不懂这一点,第1张

打不得骂不得,孩子又不听话怎么办?其实是不懂这一点

你会怎么管教一个犯“熊”的孩子?

“别跟他废话,揍他一顿,老实点!”

“没关系!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先讲道理,但道理讲不通。该做的时候,还是要做!”

可见绝大多数家长基本都会去放任或者打骂孩子来解决问题。

放着自然不合适。毕竟孩子还是要管教的。骂确实能起到暂时的效果,但是要知道,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约束自己。下次同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能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骂而不去做。

所以,孩子要管,要管得严,但孩子也要被我们温柔对待,尊重和理解。

最好的管教就是学会“读懂”孩子。

-01-

读《孩子的叛逆》

3岁,7岁,10岁,孩子的三个叛逆期,这期间会表现得很叛逆。如果孩子在这三个年龄段,请理解他们的不正常。

3岁左右是宝宝的叛逆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经常用“不”来表达自己,占有欲很强。

不,去吃饭,去睡觉,甚至说“弄死你”“踢死你”之类的话,听起来很不文明,很吓人。

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拥有和控制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快乐。而且根本不听你的大原则。

建议:

父母在宝宝的叛逆期所要做的就是忽视和淡化它!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因为这不是他真正想的,等这个阶段过去。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以为孩子是老大,就一定要把孩子的玩具拿走,给小一点的。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空的房间,比如属于孩子的房间或区域,不要随意侵占别人的领域。

7岁左右是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进入小学,心智逐渐独立,会觉得自己长大了。于是这个“小大人”就会想尽办法挣脱父母的控制,希望自己说了算。我喜欢到处跟大人唱反调。

建议: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清谈绝对是毁灭性的武器。你不妨多和孩子讨论一些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也可以试着逐渐把自主权改变给孩子。

给孩子足够的陪伴

给孩子手机,往往会让孩子沉迷网络。不如陪他们看有趣的书。

10岁以上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像真正的成年人一样生活,像那样自己做决定。希望获得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建议:

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

父母不干涉。他们只能尽量给他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接触不同的人。仅此而已。

对于儿童自己的空房间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孩子的世界和父母的世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不要怕代沟限制交流,更不能因为你唐突的干涉孩子,侵犯孩子的个人空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02-

读懂孩子的控制欲

孩子真的很想“控制”大人。当然,一开始,他们并不了解这种神奇的力量。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哭闹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当他们困倦、饥饿或生病时,他们会哭。而你一哭,大人马上就满足了。

当然,婴儿期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给他们安全感。只是很多家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宝宝,问题就出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如果他们做不好,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

比如孩子想要高处的气球,当然要帮忙,因为还小。如果孩子想吃苹果,示意父母去洗,当然要帮忙。但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往往随之而来。看到别人手里的玩具,自己也想要,就想打人,想帮别人拿。即使另一个孩子不愿意,你也要抓住他们才能满足。

久而久之,我的能力并没有增长,但父母却经营了一辈子。而且这些孩子成年后还是想尽办法通过父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让自己避免吃苦和奋斗。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哪怕是大喊大叫,哭闹不止。家长也不用理会。孩子哭不会伤到自己。不好的情绪发泄出来后,让他们在房间里冷静思考。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定下的规则,等待,温柔的处理。

-03-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的

孩子总是有各种坏习惯。比如骂人打人。骂不是办法,说教往往没用。

只有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深刻的印象,才能有好的结果。

记得有一天,优优在和她的表妹玩。虽然两个孩子只相差两个月,但显然,优优的力气要大得多。突然,两个孩子为玩具熊猫吵了起来。

这时候,优优一把抓住熊猫,朝妹妹的头上扔去。小妹妹没有还手,没有哭,看着旁边的我。你把熊猫抱在怀里,盖着他的脸。

“你刚才是不是打了你妹妹?”

“我不是故意打她的。她先抢我的!”

“我们不是说好要分的吗?”

“谁让她抢我的熊猫”“所以你生气打了你妹妹?”

她略带遗憾地点了点头。

“你给你妹妹道歉。你不知道撞到头很危险,很疼。你知道会痛吗?”她摇摇头。我走近她,在她头上轻轻弹了一下,她突然缩了缩脖子。

“很疼吗?”

“嗯”

“跟姐姐说对不起”

她犹豫了一会儿,但是她说她很抱歉。“没关系,”姐姐笑着原谅了她,两人又开心地玩了起来。

-04-

总有很多父母说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辛苦。更多的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正如田贤老师在《出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讲座中所说,父母应该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就像养花一样,不了解花的性格、需求和生长规律,就养不好花。养孩子,不也一样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9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