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去年的一个周末带CC回外婆家。我妈激动地跟我说,CC那么聪明,你不会生个天才吧?
我一听就激动了。我女儿怎么了?我妈在CC里发现了什么未开发的潜力?我不会是下一个居里夫人的妈妈吧?
带着无限的憧憬听完CC奶奶的描述,才知道自己想多了。
原来她给茜茜读了唐诗《草》。前三遍CC只是静静地听,第四遍的时候CC就可以跟她重复了。
我觉得这是某种惊人的技能。原来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一种常态。
从CC出生开始,我们就没有停止过学习,但也没有刻意教她机械地背什么东西。
这么多孩子都能准确回答。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名字被问到的时候,CC总是一脸可爱,答非所问。有时候我们解释,有时候不解释。
CC奶奶总是一脸嫌弃我们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教,但我们的想法是,早晚能学会的东西,何必急一时。
我都不知道三叔二叔是什么概念。机械地重复名字有什么意义?
但是过了几个月,CC就能突然理清各种家庭关系了。比如她爷爷经常考她:
0-6岁是儿童发展非常重要的关键期。这期间要重点培养只有这个时期才能具备的敏感期能力。
比如:安全感、自信心、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这些软实力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店了”。
如果真的要往孩子脑袋里塞东西,也应该是这些东西,而不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刻意地、提前地去学习他以后会有大把时间去学习的东西,比如他多大了?你二叔叫什么名字?
当然,比如读书。
所以,今年CC奶奶激动地说,你为什么不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教她认字呢?
停,不要!
其实不急于读书的想法,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有这样的呼声。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名叫伊迪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
母亲很惊讶,问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我的。”
母亲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
因为在她女儿认识“O”之前,她可以把“O”描述成像苹果、太阳、足球、鸟蛋等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认识26个字母后,伊迪丝就失去了这种能力。
她要求幼儿园对后果负责,并赔偿伊迪丝精神残疾费1000万美元。
诉状一交,内华达州一片哗然。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认为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不同意她的观点,认为这场诉讼是浪费精力。
但是,这位母亲坚持要打这场官司,哪怕倾家荡产。
三个月后,该案在内华达州立法机关开庭,最终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
可以说,美国政府在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抵制先进教育方面是不遗余力的。《美国公民法》规定,儿童在学校有两项必须受到保护的基本权利:
1。玩耍的权利;
2。问“为什么”的权利。
为什么认字这种超前教育变成了洪水猛兽?如果你家有一个爱读书的宝宝,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在听家长读了很多遍之后。
宝宝可以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甚至原封不动,哪怕一个字都不认识,而这一切根本不是刻意背出来的。
正是因为他不识字,他才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优美的语言、听觉和画面上。
相信你在学习语文的初期,一定被孩子优美的书面表达所感动。当你听到孩子讲的故事,比你的文字更美,更华丽,更完整的时候,不要惊讶。
因为这是幼儿特有的语言敏感度和模仿能力,也是奠定更深更广的语言能力的基础。
宝宝的强项就是模仿他听到的东西,直接复制。
而一旦你开始阅读,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阅读上分散,你就不再专心致志地“听”和“模仿”那些表情。
什么时候该认字?
当然,识字不是不重要。相反,识字可以把孩子的阅读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只是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
学前素养最自然的状态就是你答我问,不问不教。你只看重自己看绘本的兴趣,不以认识多少字为荣。
我们总是太没耐心,总想着在入学前几年就把孩子应该在学校学的东西提前灌输进去。
其实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有在刚入学的那一刻才能体现出来。识字多少根本不能推进我孩子的起跑线。
而且,孩子小的时候是形象思维的。他们先看图,然后从图上学习阅读。这个时候的人物也是作为婴儿的图片存在的。
所以,即使他认识一堆单词,他也不明白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意思。结果,他只能认字,不能读。
给孩子读大量的故事书,让孩子完全沉浸在优美的书面语言中,比单纯认识几百个单词要划算得多。
那么,你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认字呢?
当他真正感兴趣的时候。
就好像CC在这期间突然又对“字”感兴趣了。每人分到一盒牛奶时,她会指着“特仑苏”三个字,一本正经地念着“CC的”。
在背书名的情况下也会逐字引用书名。
这种信号表示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我一般会拿着她的手指,一个一个读出她感兴趣的单词。
如果宝宝对阅读感兴趣,不要阻止。如果没有,就不要勉强。
尊重孩子自身的智力感官发展规律,在合适的时间学习合适的东西,才能事半功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