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爸爸妈妈真的没有来说晚安。蓝眼睛高兴得跳了起来,一直玩到很晚。不知道什么时候蓝眼睛睡着了,第二天中午才起床。连魔术表演都错过了。
连续很多天,蓝眼睛什么时候睡觉都没人管。它每天玩到很晚,直到有一天困了,晕倒了。当他再次醒来时,他的蓝眼睛已经躺在他的小床上了。他听到父母对自己说晚安,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他睡了一夜好觉,没有再折腾。
故事讲完了。你家有没有像蓝眼睛一样不睡觉不吃饭不跟父母对着干的孩子?你将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对孩子照顾得非常细致、严格的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兢兢业业的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更好,他们通常在工作或事业上更成功。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习惯把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运用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成功”。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
孩子不是石头。成年人在雕刻刀具时留下的东西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单方面的想法。如果一定要把我们的父母比作一个雕塑家,那么“教育”的雕塑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由雕者和被雕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如果作为雕塑家的父母看不到这种互动,忽视孩子的感受,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孩子就是一块没有弹性的石头,雕成什么样子,那么一块粗糙的玉石在他手里就会变成一块顽石或者一堆下脚料。大人看不到这种互动,所以无法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孩子过多的控制和干涉,打乱了孩子很多正常的成长秩序。
作为父母,你要做的是把握好“放与不放”、“管与不管”、“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平衡。
家长可以让孩子玩,但要给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素材。孩子的跑、跳、爬、闹等。不要有太多的限制,提供广阔的空发挥空间。当然,在玩耍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孩子内在的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刺激,也能起到促进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比那些缺乏大人指导,独自疯狂玩耍的孩子,发展得更充分,更容易适应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和挑战。
父母不需要太多的管。就是那些原本属于孩子的东西,比如吃饭,穿衣,选择自己的爱好等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体验,去承担结果。父母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比如,他们不应该强迫孩子参加兴趣班,或者放弃某个特定的兴趣班,但是可以给孩子提供接触这些兴趣班,探索这些兴趣的机会。
父母要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给孩子表达的自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照原样接受孩子的不当行为。父母应该做的是为孩子的行为制定规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学习必要的行为规范,养成一套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因为长大后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面对。
人不是生来就让别人“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惜的东西。尤其是孩子要舒展天性,自由成长。孩子是一个完美而独立的世界,他幼小的身体里隐藏着无限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塑造的表达潜力,就像一颗种子包含了根、叶、花,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