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说出身家庭。我们不想像父母那样生活,但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你知道吗?很多孩子都面临着我们当年遭受的语言伤害。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话:
18岁,不会说情话,可能会想念自己爱的女孩;
22岁,不会说话,不会表达,找工作时不会和HR谈笑风生;
27岁,因为无法与上司和下属进行口头沟通而无法建立自己在职场的影响力;
30岁,不会说话,不会调解婆媳关系。家中最小的孩子缺乏和谐的关系。
一段简单易懂的话直入我心。语言是感性的。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温暖人,也可能伤害人。
所以,不要把最尖锐的一面指向你爱的人,尤其是孩子。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DrSusanForward)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孩子不能从玩笑中说出真相,他们会相信父母对自己说的话,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想法。”
可见,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是可以提高幸福感的。一个家庭对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传递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正能量
孩子很多东西不懂,难免会犯错。而家长的耐心很容易被日复一日的教育磨平,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这时,家长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发生咆哮甚至言语攻击。
孩子长期潜移默化的被影响,以后遇到问题就会复制父母的方式来释放情绪。这个结果很严重。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很多事情已经很难了,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孩子感到痛苦。
用温柔的力量代替火的力量,你会发现愤怒是脆弱的。温柔的态度和亲切的语气是最有力的武器。
当孩子把玩具撒得到处都是时,家长大喊:“你怎么了?到处扔玩具,以后找不到就再也不玩了!”
为什么不试试这样说:“玩具做好了需要回家,就像宝宝在外面玩累了需要休息一样。要不要我们一起送它回家,不然它的父母要担心了。”
当孩子摔坏了心爱的玩具,家长冲着他吼道:“你太调皮了?好好的玩具被你弄坏了,以后就不会再有新玩具了!”
不如说“玩具受伤了,一定很痛吧。以后要好好保管,不然坏了就不能玩了。太可惜了。”
好好说话是帮助孩子尽快独立的捷径
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他们渴望被尊重,也应该有被尊重的权利。
家长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总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上,理直气壮地对孩子大喊大叫。
如果你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可能再也没有绝对的自信了。
和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父母要用心去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把他们当成朋友而不是父母,这样才能真正融入他们的世界。
当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父母不理解他的年龄特点,不理解他对“扔”这个行为的渴望,于是开始批评孩子。
要不你试试说“扔东西的游戏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但是很多东西不能随便扔,会摔坏的。我们为什么不找点别的东西扔呢?看球怎么样?”
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乱叫,父母大声管教只会让他反感和反抗。
试着说“哇,你跑得真快,你妈都跟不上了”怎么样。可以拉着妈妈慢慢走吗?谢谢你体谅你妈妈!”
或者这么说吧:“你不能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如我们小声说话,看看声音可以小到别人听不见,保护好自己的小秘密,不让别人偷听!”
好好说话,让孩子有交流的欲望
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让父母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一些让他们焦虑的困难,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父母,他们需要我们的建议。
父母习惯用领导风格和命令口吻与孩子接触,从绝对权威的角度拒绝与孩子协商。
孩子很自然地主动放弃了与父母的交流,任由自己的不良行为循环往复。长此以往,孩子将不再信任父母。
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有时候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导致孩子变得不愿意去幼儿园。
要不你试试说“你昨天在幼儿园自己吃饭自己脱衣服,很好。你今天也可以做。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喜欢你。妈妈今天会准时来接你的。”
好好说话让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越来越好,比“你不听话,你妈妈就不来接你”好多了。
好好说话,让爱不要被没有温度的文字阻隔
倾听是获得双向互动的最佳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有倾诉和表达的欲望。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提出要求时,家长要冷静下来,认真倾听他们的理由,而不是急于取笑、挖苦和攻击。
虽然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幼稚,很难理解他们的难过,觉得没有必要,但是我们爱孩子,所以要倾听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当父母在忙,孩子突然哭了,父母往往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厌恶地说:“我烦死了,你不要再哭了。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这就够了。”
不如说“宝贝,我听见你哭了,你现在很难过,需要帮助。等等,我一结束工作就来帮你。”
当孩子不开心,在床上不想动的时候,有的家长马上发脾气:“这么小的人,心情不好。你对自己了解多少?整天躺在床上,像没骨头一样!”
不如说“宝贝,你不舒服吗?还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你能和你妈妈谈谈吗?”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你今天对孩子说的话,他明天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孩子因为父母无意的一句话,对父母怀恨十几年,可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爱,请从好好说话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