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娃爸睡哪?从床上位置,看出你的家庭关系(内附崔神指导)

生完娃爸睡哪?从床上位置,看出你的家庭关系(内附崔神指导),第1张

生完娃爸睡哪?从床上位置,看出你的家庭关系(内附崔神指导) 有调查显示,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夫妻的离婚率是最高的!除了孩子出生后家庭琐事的烦扰和社会角色转变后的不适应,造成离婚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床上那点儿事。(别想污了,我是说在床上怎么睡觉的事)

你在家睡得好吗?

宝宝睡中间,三口人睡一床

传统型妈妈

“我们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就是这么睡的,有了宝宝自然还是这么睡。”妈妈会觉得这样睡觉会让宝宝和爸爸妈妈有接触,增进感情。宝宝睡中间比较安全。这种妈妈育儿还是挺有规律的,观念难免有点老。妈妈们要多读一些科学育儿的书籍,刷新育儿知识。

优点:爸爸可以偶尔帮妈妈照顾宝宝,让妈妈睡得更香,一家三口稳定。

缺点:不仅是空还有心理和婚姻上的障碍,不利于增进夫妻感情;不利于宝宝的睡眠。空气不流通,容易被压垮。宝宝也会受到周围人翻身的影响,降低睡眠质量。

妈妈睡中间,三口人睡一床

牺牲型妈妈

既要照顾宝宝的睡眠起居,又要照顾老公的陪伴需求,力求兼顾宝宝和老公,想得周到。只是我更努力了,却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让我睡得很累,也让我更容易在很多事情上放弃自己的“自我需求”,去迎合别人。说得好是无私,说得不好是自损。

优点:方便妈妈晚上哺乳和照顾宝宝;同时考虑到爸爸的感受。

缺点:宝宝在床边睡觉容易从床上掉下来;宝宝一侧空较窄,不利于宝宝夜间翻身或活动;酣睡之后,妈妈会不小心压倒宝宝。

宝宝睡小床,挨着大床妈妈一侧

科学型妈妈

随时学习最科学的育儿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育儿中。妈妈很聪明,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式照顾老公和宝宝,也能让自己不那么累。妈妈和老公关系很好,宝宝的出生不会打乱原来的夫妻关系。我会对我的宝宝尽心尽力,可以用多才多艺来形容,再难的事情我也要做到。

优点:宝宝有独立的睡房空,可以亲近妈妈,随时得到照顾;妈妈不用担心睡着会压垮宝宝,晚上离宝宝很近可以照顾;爸爸保持原来的睡姿,没有因为宝宝的出生而产生嫌隙。

缺点:占用卧室多空不适合小卧室。

妈妈和宝宝睡,爸爸睡沙发或另一房间

娃控型妈妈

生完孩子,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孩子是中心,其他一切都靠边站,包括丈夫。母亲的精力和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看起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独自承担了所有的育儿工作,但是她那沉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严重冷落老公,恨不得把自己的10元钱包邮出去。看起来爸爸是家里的掌柜,其实妈妈一直把爸爸往外推。这种夫妻关系很危险。出了事别怪我没提醒你。

优点:方便妈妈晚上起床照顾宝宝;有妈妈在身边随时安慰,宝宝才能睡得更安稳。

缺点:忽视父亲的心理感受,父亲被家庭边缘化,严重影响夫妻关系的稳定和谐。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是对宝宝成长最有利的因素之一。

爸妈同睡,孩子跟老人或保姆睡

自我型妈妈

有了宝宝后,虽然进入了母亲的角色,但更多的事情会首先考虑她的感受。当育儿与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发生冲突时,你会更关注自己的事情,更倾向于先满足自己再满足孩子。经常以“我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我有你”为借口,把自己从育儿中抽离出来。但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关系中,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如果你太过关注自己,就有可能削弱你在这段关系中的幸福感。

优点:不影响夫妻关系;晚上婴儿可以由老人或保姆照顾

缺点:孩子与老人或保姆建立错位的依恋关系;在家庭中,孩子往往与老人或阿姨更亲近。上班妈妈白天陪孩子的时间少,晚上也弥补不了,无法建立亲密的依恋,孩子很难被教育。

妈妈和老人带孩子睡,爸爸睡另一房间

坑爹型妈妈

这种母亲和丈夫的关系很一般,感情一般。即使不是因为孩子,她们也常常忽略丈夫的需求和感受。在这样的家庭中,母亲强势,父亲弱势,加上不平衡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紊乱。爸爸好像是家里的“隐形人”。他常年被忽视。他一开始可能会“抗议”,但“反抗无效”,最终会妥协。

优点:晚上多了一个可以照顾宝宝的人,妈妈和老人带孩子更轻便更经济。

缺点:完全打乱了家庭结构。当老人、母亲、婴儿三者合一时,父亲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尤其是老人是奶奶的情况下;老人和小孩睡眠浅,更容易被对方打扰。

宝宝从小单独睡在自己房间

盲从型妈妈

相信各种育儿知识,过于看重从书本上获取的内容。这种妈妈没有自己的判断,往往盲目相信各种育儿知识,沿袭国外的育儿风格。虽然我愿意学习,但是缺乏辨别能力和主心骨。把从“学”来的各种知识反复“实验”在我的宝宝身上,对我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优点:避免了以后分床分房的不适应,不会影响夫妻感情。

缺点:破坏宝宝的安全感,不利于亲子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妈妈晚上起床随时照顾宝宝不方便;宝宝一哭,妈妈就会更着急。

睡姿不对,家庭关系就不对

“亲子关系”绝对不能高于“夫妻关系”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在中国式的家庭关系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的现象。这种错位的家庭结构容易让孩子过于自我,规则意识差,夫妻之间除了谈论孩子没有其他共同语言,经常为孩子的事情吵架。很可能整个家庭都处于崩溃和解体的边缘。

在领结婚证的那一刻,我们离开了originfamily(我和父母组成的家庭),和另一个人建立了新的关系——夫妻。夫妻需要互相支持,为对方提供安全感和依赖。第一个孩子来了,家里就有了亲子关系。如果你经常和三个人睡一张床,或者干脆父亲给孩子让路,自己睡沙发,这说明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父亲在家里缺乏应有的地位,发挥不了父亲的作用。这种关系是最危险的。

不要让爸爸在育儿中“淡出”

孩子和妈妈之间过多的纠缠和亲密,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母亲参与过多,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过度依赖、顺从和缺乏主见,男孩会缺乏男子气概。如果女孩是女孩,父亲因为角色的弱势,以后很难建立对异性的客观判断。在未来的婚姻中,男孩们会忠实地描绘原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这种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两性关系的发展都有不好的影响。

很多妈妈抱怨家里的爸爸就是个摆设,什么都不管。养孩子成了他们自己的事。崔玉涛博士,这样的神级父亲,问“爸爸在哪里?”说出原因:一家三口睡错了!

爸爸不在不仅仅是爸爸一个人的事。很多时候是妈妈试图排挤爸爸的角色,不放心,不放权,不让爸爸参与育儿。连他晚上睡觉的床都没有爸爸的位置。"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会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和抚养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不可或缺。

睡得好会让家人更开心

最好的睡眠方式是:

父母睡大床,宝宝睡小床,但要靠近妈妈这边。

这样睡的好处是家庭成员之间变成了一种更加平衡稳定的三角关系:爸爸妈妈相亲相爱,深爱着孩子;子女分别爱父母。这样,父亲才真正回归家庭,而不是母亲和孩子中被孤立、被边缘化的一员。

不同年龄的宝宝应该怎么分床睡

崔玉涛医生建议宝宝先和父母(父母,不是妈妈)睡,然后逐渐分床分房。

2岁前的宝宝可以和父母一起睡,方便妈妈照顾宝宝

?2-3岁的宝宝需要睡自己的小床,小床和大床连在一起

?对于3-4岁的孩子,可以把小床和大床分开适当的距离,慢慢训练孩子独立睡觉

4-5岁的孩子可以慢慢睡另一个房间,但不要离父母的卧室太远,两个卧室不要关,让孩子慢慢适应单独的房间

你真的做不到,可以这样弥补

1。爸爸待在卧室,妈妈和宝宝分开

这是显而易见的。让爸爸留在原来的寝室,他的地位不变,不会觉得被排挤,被边缘化。妈妈和宝宝可以睡儿童房,也有利于孩子以后过多的房间分配。但这只能是保证情侣睡在一起的最差方式。

2。学会温柔调节弥补爸爸的损失

如果睡不到最好的方式,注意一件事,可以大大增进夫妻感情。那真的是关于夫妻在床上的那件事(没错,就是你想的):“夫妻生活”是夫妻关系最好的调整。分床睡不能成为女人逃避“夫妻生活”的借口。当丈夫表达或暗示想亲热时,千万不要唐突拒绝,哪怕只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微笑。找时间(比如孩子睡觉后),找地方(比如另一间卧室),找生活,都是可以精心安排的。

3。巧用变相补偿建立独特的

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赞美、赞许或感谢,足以弥补分床睡带来的心理损失。也可以建立一种仪式化的交流方式(最好是身体接触)并固定下来。比如,你可以在睡觉前给你的丈夫按摩或挠他的背,或者在起床后给他一个拥抱或亲吻。或者偶尔周末请老人帮忙带孩子,夫妻两人出去安排自己的小生活,定期重温来之不易的二人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5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