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正在用这种方式安慰孩子,竟还自以为聪明

大多数父母正在用这种方式安慰孩子,竟还自以为聪明,第1张

大多数父母正在用这种方式安慰孩子,竟还自以为聪明 为了安抚害怕、担忧、迟疑、伤心、哭闹的孩子,你一般是如何安慰孩子的?你可曾质疑过你的方式是否不妥?你是否知道如何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安慰?有种常见的家长安慰孩子的方式,我能说其实错得离谱吗?

一个婴儿第一次打针,她妈妈哄着她说:“不痛,一会儿就好了。”针下去后,宝宝的表情充满了恐惧,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从此看到针就像看到了一个怪物。因为突然疼痛,孩子感觉很可怕。结果下次孩子看到护士递过来的体温计和咽喉喷雾...他会强烈反抗。

孩子吃药的时候犹豫不决。为了让孩子尽快吃药,家长哄着安慰孩子:“药不苦,真的不苦。”药灌下去后,孩子又害怕了,从此拒绝吃药。就算下次药真的甜了,孩子也会想尽办法忍住不吃,因为孩子认为家长肯定是在骗人。

一个小孩哭着不让妈妈去上班。慌乱中,他妈妈安慰孩子:“宝贝,别哭。你妈要是去上班了,她马上就回来。”孩子答应了,开始满怀期待的等待,心情慢慢从相信变成怀疑,最后变成愤怒。接下来的时间,无论妈妈怎么安慰孩子“早点回来”,孩子都不领情。

……

你们经常这样安慰孩子吗?

教育界有一个“甘地夫人的统治”,讲的是印度前总理。她的儿子Rajiv在手术前非常紧张。医生安慰孩子说:“手术不疼,不用担心。”甘地夫人听到医生的话后,及时打断了孩子,对她说:“手术后几天伤口会很疼。别人反而不能伤害你,甚至母亲也不能。但如果因为疼而哭,会影响伤口的恢复。”拉吉夫手术后非常坚强,没有因为伤口的疼痛而哭泣。甘地夫人为什么坚持这样做?

“哄”的安慰,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伤害孩子,养一个防御性的孩子

孩子生命中的一些“坎”,需要让他们承担,在一次次的面对中,孩子才能成长为更坚强的自己。如果父母总是带着善意的谎言,目光短浅地通过哄骗式的安慰达到目的,孩子会因为你的哄骗而受到伤害,没有预告式的残酷现实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灵刻下难以抹除的阴影,养育出一个个不轻易相信他人、对这个世界充满防御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重要的,你养出的将是一个对事情胆怯而不是勇敢面对的孩子。

心理学家:经常被父母欺骗的孩子有说谎的倾向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ChelseaHays和LeslieCarver认为,被父母哄骗的孩子会有撒谎行为,那是因为孩子模仿了父母的行为。古代思想家曾子对这样的行为早有远见,某天他的妻子出门时孩子吵着跟同,妻子哄骗孩子说“回家后杀猪吃”,当妻子回家时,曾子把猪杀了,妻子气急败坏地斥责曾子,曾子说“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你今天欺骗孩子,是在教孩子骗人)。难怪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言一行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那么,如何让孩子跨越这些“坎”,而不是近视的“坎”呢?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聪明的妈妈这么做的。她3岁的儿子生病住院了。在病房里,母亲奇怪地发现,病房里所有的孩子每次看到端着盘子进来的护士都很紧张。一些孩子干脆躲在被子里。想了一下,她突然明白了。护士准备给儿子打针时,看到儿子犹豫胆怯的眼神,妈妈对他说:“打针有点疼,但不会太疼。比你从凳子上摔下来的痛苦要小一点,我妈相信你能勇敢应对。”儿子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向护士伸出了小胳膊。针下去的那一刻,儿子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笑着对妈妈说:“有点疼。”在以后的打针中,当别的孩子都在哭喊“不要打针”的时候,儿子会安慰身边的孩子:“打针只是有点疼”,自己也要自愿第一个跑到护士身边,伸出自己的小胳膊。

Bandera博士说,“为了鼓励人们去尝试他们害怕的东西,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快速而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家长告诉孩子真实客观的情况,打针会有点痛,吃药会苦,回家还要过一段时间,手术后伤口会很痛...把事实告诉孩子后,孩子会以超乎你意料的平静态度接受,即使暂时接受不了,也会逐渐变得理性。每个孩子都想表现好。在现实的基础上,孩子可能会挑战自己,做出令人惊讶的举动。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潜力,只是你一开始决定是用“善意”埋葬它,还是激发它。

所以,不要用短视来“安慰”孩子,请告诉他们真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5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