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需要耐心,长大了就容易沟通了
这是一个网上朋友对两种教育的比较。不可否认他说的是对的,但是生活中每天打孩子的人很少,每天给孩子言语交流的人就更少了。
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是冷处理,也就是所谓的冷暴力。但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比打骂更让孩子难受,也让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破坏了家庭纽带和安全感。
冷暴力如此恐怖,那么什么是冷暴力呢?
冷暴力不是对孩子身体的破坏和伤害,而是对孩子语言的讽刺、嘲笑、冷漠、蔑视和漠视,会对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对孩子实施了冷暴力?
案例1
我和父亲言语交流很少,他对我们也总是沉默。小时候有一次白天发高烧,妈妈不在家,我就一直坚持着。
晚上,我妈下班回来,我告诉她我发烧了。带我去医院。我妈不愿意去,我说我不去就发烧,烧死。结果父亲说:“你这辈子难得,一发烧就能烧死,我心都凉了。”虽然远嫁,但我从来不想回家。
有时候,孩子在童年时期遭受的冷暴力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尤其是在处理自己的家庭问题时,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影响家庭生活。
现在这样冷漠的父母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对孩子冷漠的父母却有很多。回家后,他们只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和电脑。也许你觉得累了,需要放松,但对于孩子来说,原本一天和父母的交流不多,回家后被父母忽视。
有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会做出一些捣乱的行为,但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一次次的批评,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让孩子显得孤僻,不合群。
案例2
“你怎么这么蠢?教几次都学不会。简直要了你的命。”“你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
类似这样的语言,家长们一定很熟悉。他们否定自己的孩子,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忽视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甚至对孩子使用恐吓和威胁来达到某种目的。
你可能觉得孩子受到刺激就会变好,但孩子只是孩子,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把压力变成动力。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很傻,从而变得自卑、抑郁、焦虑甚至自我怀疑。
想必无论是什么现象,都不会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这么脆弱微妙。请家长们改变日常冷暴力,用阳光、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和陪伴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