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娇气怎么办

孩子很娇气怎么办,第1张

孩子太娇气怎么办

现在的父母太宠孩子了,太可怕了。尤其是家里有长辈的时候,就算是父母想管也管不了。那么孩子太娇气怎么办?让我们看一看。

1。从蹒跚学步的年龄开始,告诉孩子:他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应该训练孩子不要娘娘腔,至少从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开始。让宝宝穿秋裤(短裤摔倒容易划伤),在平坦、通畅、无尖角的地方练习走路。成年人只是在一旁提供必要的保护,以确保没有危险,并不总是准备把孩子扶起来。

如果孩子摔倒了,只要没有受伤或者没有危险,哪怕是在哭,也不要去扶他。告诉他:“没事的,宝宝可以自己起床。”孩子们很聪明。看到大人不太紧张,就知道自己没有危险。摔倒只是小事。哭了两次之后,他们会若无其事地起身继续走。如果大人看到孩子摔倒就冲过去,一哭就抱,孩子会觉得自己摔得很严重,哭得越来越厉害,甚至会骗抱他,拒绝自己练习。

2。磕磕碰碰,就找伤,就提醒自己小心点

小孩子撞来撞去。中国老人的一个戏剧性的经典行为是“打”任何接触到孩子的东西。桌角撞桌角,凳腿撞凳腿,小石子撞小石子。就算爸爸妈妈不小心碰了,也难逃一打。“看你敢敲我的宝贝,打你!打你!”然后转过脸来哄孩子:“哎呀,奶奶/外婆打他/她了,宝宝不哭了。”当孩子看到他已经报了仇,他很快就哭了,笑了。

这种做法真的是提升女人味的法宝。它不停地告诉孩子们:不是我宝的错,都是它的错。谁让我宝难受谁就是坏人,我就该打。往往在以前,很奇怪孩子没有气质,傲慢,不守规矩。

如果孩子没脾气,大人就得掌握一个原则:看他们有没有受伤就行,不要抱怨;如果受伤了,就看伤势,不要夸大;告诉孩子磕磕绊绊很正常,自己不小心。难怪桌椅板凳上有小石头,也难怪大人下次要小心了。

记得大宝一岁半左右的时候,特别喜欢在花园里半米高的花坛墙上走。大人看起来没什么危险,就跟着他去了,只是看着。有一次,我很开心,一路小跑上去,不小心摔倒了,摔倒在地。小个子躺在地上,脸上写满了惊讶,似乎还是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妈妈和爸爸看起来真的很有趣,同情地笑了。宝宝惊了一下,才发现是摔了一跤,嘴角有想哭的感觉。看到爸爸妈妈笑不够,她自己也笑了。起来,拍拍腿,再爬起来,继续走。

3。生病了要打针吃药。告诉它有必要就行了,不要心疼,不要想尽办法劝说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经常生病,一般都是感冒发烧咳嗽腹泻之类的常见病。当孩子生病时,大人的首要任务是理性区分轻重,做出适当的处理。他们该去医院就去医院,该在家休息就在家休息,而不是表现出有多心疼,有多痛恨不能以自己的生命为第一要务。当然心疼是心疼,但是心疼对孩子恢复没什么用。如果大人能看清楚这一点,就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一群大人对孩子焦虑抱怨的情况。

孩子需要打针,大人先不用紧张。“哦,哦,宝宝要去打针了。让我们抓住爸爸的耳朵/妈妈的头发。”抓着爸爸的耳朵和妈妈的头发打针的孩子,会逐渐被训练成有自己的小痛苦由大人陪伴,由别人承担。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一点点痛苦的耐心和忍耐?

大人要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护士阿姨要给你打针,给个疼就行了。”如果疼的话,一个非常小的孩子可能会哭一两次。看到大人淡定淡定,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大一点的孩子,虽然很痛苦,也有点紧张,但通常会尽量不哭。大人越紧张,孩子越害怕,不哭也会被吓哭。

如果孩子需要吃药,不管药是苦的还是甜的,都要告诉孩子“如果宝宝生病了,吃药好得快”,然后照顾孩子吃药。不要在药里掺点糖,用好吃的包装,或者给你吃了药以后平时不吃的零食,或者买了药以后上次没买的玩具。教孩子理性对待疾病,从看病、打针、吃药一点一滴开始。

4。在家照顾自己的病,只做必要的护理,不要额外的关心体贴

孩子在家养病。一个成年人呆在家里是必要的,但两个人不需要。超过三个根本就是浪费甚至是阻碍。想象一下,三四个大人陪着一个孩子养病。这个说热敷,那个说物理降温,那个说多盖,那个说少盖,那个说给孩子热汤面,那个说给宝宝蛋羹。也许两代成年人会争论。怎样才能得到一个乱七八糟的字?

我们家的做法是,孩子生病在家休息,有大人在家陪着,大人想干嘛就干嘛,做家务干活,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如果他觉得困了就睡觉,不困就起来看书玩玩具,吃饭就起来吃饭,吃药就起来吃药,困了就量体温。大人一会儿不碰孩子,一会儿问孩子冷不冷,一会儿把饭放在床上,一会儿把水端到嘴边。

孩子也习惯了父母对疾病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不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大人发牢骚告诉他们这里那里不舒服,也不会因为一直有大人陪着而感到厌烦,甚至不会在自己已经好了的情况下装病。

这样孩子没有精神压力,力所能及的活动不受疾病影响,反而好得更快。其实成年人也是如此。孩子的妈妈因为生孩子做手术两次入院,也见过很多鲜活的例子。能起床下地活动的病人,总是好得更快,而躺在床上娇弱娇弱的病人,出院时往往不得不躺在床上。一个孩子长成这样的大人是没有好处的。

5。当你生病或受伤,你可以上学的时候,你一定不要轻易去上学。

我们觉得,当一个孩子生病了,受伤了,身体状况还没有差到不能上学的地步,一定不要轻易去上学。同样,仅仅因为旅行、课外活动、学校冲突等原因向学校请假就更难了。对于学生来说,认真上学是底线。如果你不轻易上学,那么当你长大后,你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小伤、小痛、小压力而逃避该做的事和该做的事。

6。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有矛盾。告诉他们自己解决或者请老师帮忙解决

有一天,在孩子小学的家长群里,我看到两个家长在争论。起因无非是两个孩子在学校打架,一个孩子受了轻伤。还有一次,在学校门口,一位家长因为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接受了老师的劝告,让老师很无奈。他不得不不停地解释说,孩子们还小,打架是不可避免的。他已经和对方家长沟通过了,对方家长也道歉了,说会好好教育孩子。

其实这种小事真的不需要父母出面解决。孩子有自己的规则和相处方式。可能今天有些小矛盾,明天又会成为好朋友。所以我们觉得孩子回家投诉和一个同学发生矛盾,被人打了,等等。最好告诉孩子和同学讲道理。实在不行就告诉老师,找老师解决。家长不要自己冲到前面,去找老师争论,甚至直接和对方家长争论。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有点小矛盾很正常。可能他们回家抱怨的时候,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家长要相信老师更了解实际情况,孩子之间的小纠纷更容易调解。他们也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和同龄人好好相处,自己解决小问题。成年人的过度保护只能助长孩子的软弱和娇气。

7。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让他冷静下来,不要额外承诺去劝他

一个孩子每天遇到不到的事情,都可以特别顺利,特别享受。考试成绩不好,老师批评,和同学意见不合,甚至学校午餐不好,都会引起一时的小情绪。

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大人只需要问清楚情况,告诉孩子偶尔不开心是正常的,大人也常有不开心的时候。他们要学会自己面对不开心的事,转移注意力,慢慢放下。

大人没必要一下子想尽办法让孩子开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做出额外的承诺,如购买玩具,延长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等。,这会让孩子养成用快乐和不快乐来控制大人的习惯。

这样的事情其实从孩子6月份就可以发生。6个月后,有一种哭,叫做“需求哭”。并不是因为饥饿、寒冷或者疾病,只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满足搂抱的需求。哭着要性的最初原因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大人不能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导致宝宝心情不好。但是,按需哭闹之后,如果大人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就有可能变成一个非常喜欢哭闹的孩子,把哭闹作为控制大人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大一点的孩子也一样。孩子需要大人的主动理解和陪伴。和孩子沟通越多,孩子处理不良情绪的能力就越强。与孩子沟通越少,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越弱,越容易养成用负面手段迫使父母就范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任性、不守规矩、不讲道理。

总之,带出来一个坚强,冷静,柔弱的宝宝并不难。难的是成年人自己要更加理性,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一切与孩子有关的事情,要有耐心,细致,用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1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