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年轻时偷针,大了偷金。孩子一旦偷了东西,很可能长大后就会误入歧途。父母甚至应该教他。那么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心理呢?让我们看一看。
孩子年龄不同,原因也不同。两三岁的孩子并不是真的“偷”,而是想拿自己很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偷。五六岁的孩子,往往什么都不说就出现了,只是在用,很容易被当成“偷”东西。但是,钱真正容易发生的时期是在十岁到青春期之间。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偷钱的情况。原因有很多,比如零花钱不够,买喜欢的东西,约会花销大,虚荣心膨胀等不合适的行为。
所以,当孩子“偷东西”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反应过度。先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妥善处理!我们来认识一下,孩子偷东西的五个原因:
1。看到就拍
在孩子2岁之前,“所有权”的概念是模糊的。只要眼睛看到的,喜欢的,拿到手里的,都觉得是“我的”。既然东西是“我的”,当然不存在“偷”的问题,所以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被骂。家长只需多加注意,盯紧孩子,不要让孩子随意拿走,以免误会。2岁以后,父母会引导孩子学会“拥有”,去认识爸爸的电脑,妈妈的包,自己的衣服等。,而且所有东西都是特定家庭使用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逐渐有了主人翁的概念。
2。翻别人的包
四岁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但有时这会让他陷入大麻烦,尤其是翻别人的包。这个时候孩子小,想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经常自己拿“妈妈包”里的东西,以为自己是个小帮手,但这可能就变成了“假模仿”。如果他碰了别人包里的东西,是小帮手还是偷东西?这时候请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小背包”,帮孩子把需要的东西都装进去。一是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二是可以避免可能的麻烦。切记,请不要让孩子随意拿别人的包,这样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
3。把玩具带回家
五岁的孩子开始学会“自制力”,能够暂时忍耐和控制自己的欲望。由于控制技能尚未成熟,孩子很容易偷东西,尤其是一些他想要的“小玩具”。与我们的想象相反,并不是玩具少的孩子想偷,而是玩具越多越容易出现。所以,不要要求孩子什么都给孩子买,这样只会增强孩子的欲望,剥夺孩子实践“选择”的机会。结果越买越差。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了数字的概念。给他们零花钱,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是最好的办法。
4、不会借
行为上“偷”和“借”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拿别人的东西,但是一个先说,一个直接拿。很多七八岁的孩子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总觉得“我就是用用,有什么关系”,平时就是“小文具”。严格来说,只要把孩子还回来,就不能算偷,但这是一个很没礼貌的问题。但是孩子总是贪玩,经常下课后忘记还,结果麻烦大了。要培养孩子“先说后拿”的习惯,即使是熟悉的家人。这样的习惯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5。故意偷东西
基本上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发生在十岁以上的孩子身上,六岁以下的孩子很少发生。通常是因为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导致的“行为问题”。有一半是因为想得到同学的关注,所以偷家里的钱,给同学买东西,享受被人包围的感觉。另一半是“报复心理”,觉得自己被父母忽视了,故意给父母制造麻烦。如果是前者,父母只要多加注意,往往可以逐渐改变;如果是后者,建议家长寻求专业协助,改变父母与孩子的依赖关系,从而做出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