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第1张

怎么给宝宝立规矩

没有规则就无法实现方圆。家里或者家里基本都有规矩。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给宝宝制定规则?需要注意什么?让我们看一看。

我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们一样,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想抹去孩子好奇、爱冒险的天性。但是“多尝试,少限制”之后,如何管理孩子,明确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答案很明显:给孩子立规矩!

规则制定看似很简单,无非就是“XX做不到”和“XX做不到”。但是,有了规则,孩子的自由发展就受到了限制。而且越是禁止孩子,ta的好奇心可能就越是猖狂。

其实无论是在安全问题上还是习惯养成上,规则和自由都不是对立的两面。陈欣老师,艾瑞的家长教练,今天将和你谈谈规则的困境。

规则,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说到规矩,很多家长可能会表示厌恶,因为在希望孩子拥有快乐自由童年的新时代父母看来,规矩似乎就等于束缚、禁止和反抗。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作为社会人,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对于孩子来说,也需要从小循序渐进的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

想必这个道理并不难让家长理解和接受,但为什么他们会对规则有这么深的“偏见”呢?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制定规则就是压制孩子的天性?归根结底有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制定的规则是否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第二,我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点。

如果这两点都没有做到,激起孩子的反抗,大人吼孩子哭,板子自然就打规矩了。

为了解决大家对规则的误解,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

规则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规则让生活和习惯变得有规律

在孩子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规则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则和行为习惯。孩子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而规律的生活让他们有安全感,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起来。

比如我们家两个孩子从小就在自己的椅子上吃饭。他们总是这样做,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不需要特别规定:“吃饭时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然而有一年我们回国的时候,大宝4岁,鲍晓2.5岁。当孩子们到达新环境时,一些习惯就被打破了。鲍晓刚开始吃饭的时候坐不住,但是他爷爷怕他饿了,就端着饭碗追着他跑,于是鲍晓养成了在爷爷家吃饭,还能四处走动玩耍的习惯。

后来我奶奶说这样不行,需要改正。然后,她告诉鲍晓“吃饭时你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那段时间我不在家,回到家,家里拔河。

这件事生动地印证了这个错觉:如果一开始没有形成好习惯,等坏习惯形成后再制定规则,那么规则往往意味着禁止,规则的执行必然会产生阻力!

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们能够预见生活的“规定动作”。等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就不会觉得立规矩就是禁止了。

规则让孩子有安全的边界

规则应该是保护孩子自身安全,不能伤害他人和公共财产。这也是我们让孩子自由探索的边界。

但是,这必须与“为了成年人的方便而设置规则限制孩子”区分开来。

比如孩子会爬的时候,就会到处自主探索。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保证家里环境的安全,把所有容易让孩子受伤的东西收起来,把桌角包好,把电源插座盖好等等。,并采取预防措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探索,而不是整天跟着他们去限制这限制那。

那么什么是安全规则呢?

比如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下车就忍不住到处跑。我们要提前说清楚,一定不能在停车场乱跑,因为车里的司机可能看不到孩子,那孩子能怎么办呢?可以抓大人的手,也可以抓大人的衣服或包包,由你自己选择。

再比如操场上的规则。其他孩子在荡秋千。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拉下来。如果你把孩子拉下来,你可能会伤害他。告诉孩子荡秋千的规则:你可以等,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

生活中,父母不仅要负责制定规则,还要负责解释规则。最好能给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案,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说了这么多,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不制定规则来限制孩子,也不是说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来管理他们。

相反,我们制定必要的规则,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会人际交往,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父母在制定规则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如果规则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而想到一件事,比如同一件事只有在无法容忍的时候才能想起,那么家庭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新规则”。这样的规则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孩子自然不能接受。

比如我们都同意打人是不允许的。这样的规则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建立起来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家长觉得小吵小闹没问题(大人小孩疯了经常这样),但是把人打到哭疼了就不行了。孩子很难判断“我能不能做这个事情?”

所以家长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注意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事情的严重程度。

再举个例子,网上有个2岁女儿爱上撕钱的新闻。刚开始她撕了5、20块,后来要撕百元大钞,不给就哭。我妈妈很着急。“再习惯怎么弄?我家不是银行。”她说以后再也不会给钱让孩子撕了。

在这件事情上,父母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规范孩子的行为。一开始父母可能觉得不严重,损失也不大。当孩子一不小心就对撕上瘾了,事情变得严重了,就坚决制止,让孩子搞不懂什么时候是对的,什么时候是错的。

所以,一开始就明确的告诉孩子,“钱不是你的玩具,你不能玩钱,你可以玩你的玩具”。因为其他家长的随意性,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边界和规则。

结论

也是和刀接触。这个宝宝不受妈妈的限制,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不过母亲也明确了规定:“只能用自己的菜刀,大人可以用大人的菜刀。“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冒险的心理需求,又保证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并不意味着放纵。无论是让孩子认识危险的东西,还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家长的引导作用都很重要。

制定规则是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父母给孩子设定的合适边界。有规则有原则的爱,才是真正完整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5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