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尊重孩子怎么办

太尊重孩子怎么办,第1张

想要尊重孩子该怎么办

宝宝长大后需要被尊重,也需要被宝宝关心。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尊重孩子,应该怎么做?让我们看一看。

云升一个同事的儿子小叮当,现在一岁半多了。前段时间因为牙龈疼,吃饭变得非常困难。这一天,当云升带着周蓉和肖骁来拜访时,他“看到”了这个小叮当,并吃了一顿“战斗餐”。

“唉,虽然小叮当现在牙床不疼了,但是我觉得喂他比较困难!”小叮当的妈妈小云向周蓉抱怨。

周蓉不解地问:“为什么?”

小云告诉她,“这几天,为了让他吃几口饭,我们费尽心思用他最喜欢的糖奖励他,让他吃几口饭就吃一点糖,或者吃一口饭就吃一块饼干。我们也知道吃太多的糖和饼干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不吃,那就更糟了。我们只是想让他吃完饭,没想到用嘴喂刁!现在他吃几口就不吃了,根本吃不下一口。除非我找到特别喜欢的东西吸引他,他才能继续!

就像今天一样,因为人多,小叮当不愿意坐下来到处跑。周蓉看见小云端着饭碗在后面追,但是他不能喂几口饭,所以他累得要命。不,小云叫她丈夫来帮忙。小叮当的爸爸没有小云的爸爸温柔。他一把把小叮当抓起来,吼道:“你不好好吃饭干嘛跑来跑去?怎么可以不听话!坐下来吃饭!”

周荣鑫说小叮当要听话。他像抓小鸡一样被爸爸抓住,但是小叮当一直挣扎,即使不逃跑也不吃东西。小云怕老公伤害他,赶紧把小叮当抱在怀里,嘀咕道:“我们小叮当不吃硬不吃软。你不知道,怎么可能?”

他爸这次是真的生气了,吼道:“软不硬怎么了?你太心软了!我就不信饿他几次他就不吃了。别吃了,别给他!”

周蓉也有同感,于是劝说小云不要再喂了,强迫孩子吃东西有时会适得其反。前几天因为工作时间的变化,她想提前强颜欢笑吃牛奶,但是无论如何都不想吃。云升后来告诉她,两个小时后,她抱着奶瓶舔了舔,喝了牛奶。

几天后,周蓉给小云推荐了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里面讲了孩子是否应该追着喂饭,父母是否应该在这方面尊重孩子。后来小云给小叮当定了一个规矩:只要饭没到时间吃完,就把饭倒掉。如果他不吃东西,他就不能吃别的东西。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小叮当吃饭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当爸爸妈妈面对襁褓中的宝宝时,不禁会想:既然宝宝在我们的照顾下也能活下来,那他是不是什么都不懂,还需要我们的尊重?众所周知,婴儿从0岁开始就需要大人的尊重。

就拿让孩子吃饭这件事来说吧。如果孩子不想吃,不要逗着喂。尊重孩子的意愿,他饿了自然会吃。否则,孩子只会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无时无刻都是探索者。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努力去了解周围的世界,学会适应环境,努力去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婴儿哭是为了表达自己饿了、不开心、孤独或者什么都不想做;会伸手、翻身、踩踏等动作去接触外界,感受效果。不要低估婴儿的能力。他们和成年人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通过重复的行为日复一日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大人应该尊重婴儿的基本生存需求,但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毕竟宝宝和大人不一样,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从他们自身成长的第一步起,父母就被要求满足他们积极发展的需要。在新生婴儿能够掌握语言之前,婴儿会利用一切机会,比如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求。父母要用关爱的语言与宝宝交流,满足宝宝的交流欲望和语言需求。这是一种尊重。宝宝饿了就得喂奶,但不饿的时候是自然的表现,不能强迫。想要改变宝宝的饥饿时间,需要慢慢来,逐渐改变进餐时间。

家长要尊重宝宝的发展需求,从细节入手,满足宝宝的发展需求。

很多早教专家认为,孩子长大后,父母应该是伙伴,应该尊重孩子。育儿并不意味着过度控制。

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应该形成这样的心态:他(她)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而是要抛弃这种心态:不管我们尊重不尊重宝宝,满足他的吃喝需求不都是一样的吗?

这两种心态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早教观念的不同,决定了完全不同的0岁养育方案。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一个自信的人,能够驾驭外界环境,对吧?如果从小就被环境压抑,宝宝长大后也会是被动接受生活。

尊重幼儿的第一步是对幼儿做出的明确拒绝表示尊重。如果宝宝不想吃饭,家长也不能强迫。他们会把不想吃的东西吐出来,甚至呕吐。给宝宝塞东西不能保证营养,这种行为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

请记住,宝宝有权决定自己喜不喜欢,想不想吃。

注意除了不强行喂食以外的其他行为。比如我妈带两个孩子去儿童游乐中心。一开始都是在充气蹦床上玩。十分钟后,其中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爬了出来,不想玩了。但是他的妈妈对他说:“看我哥哥跳得多好啊。回去和哥哥跳一会儿吧!”于是我哥又跑了回来。过了几分钟,哥哥不想玩了,妈妈就说:“你看哥哥跳得多好。回去和他跳舞吧!”其实母亲只是不想让孩子东奔西跑,用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她根本不尊重孩子跳的需求。其实孩子只是想试试别的,但是他妈妈一次次阻止了他。

其实只要环境足够安全,孩子想做什么都可以。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早期教育大师蒙台梭利认为“什么都不是母亲做的,而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母亲,而是来自婴儿有意识的学习”。说明宝宝的学习能力很强。父母一旦明白这一点,就要说服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扮演主角,而要愿意扮演配角。

父母一定要从孩子生命的早期就深刻认识到尊重孩子的重大意义。他们不应该是权威的,设计孩子的生活,或者指导他们的想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更科学的早教方案,帮助孩子在一生中建立自信的坚实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5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