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肠系膜血管受压,导致栓塞或血栓形成。
2。肠管高度膨胀,导致肠壁小血管受压,影响血液供应。
3。肠套叠、肠梗阻等疾病并发血供障碍。
### 发病机制
1。细菌繁殖和毒素吸收。
梗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梗阻上方的肠道内细菌过度增殖,主要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细菌的繁殖会增加术中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大肠梗阻。此外,细菌产生的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内,也可通过肠壁渗入腹腔,被腹膜吸收。腹部毒素的吸收发生在肠梗阻的晚期。
2。肠道压力增加对肠道的影响。
肠管内压力增大,压力作用于肠壁,不仅使肠管膨胀,影响肠黏膜吸收,还阻碍肠壁血液循环,导致肠壁坏死。
3。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和液体流失。
梗阻近端肠管充满气体和液体,使肠管扩张。急性肠梗阻肠壁变薄;慢性梗阻常因肠蠕动亢进,肠壁肌层逐渐肥大,肠管增厚所致。肠气有三个来源:
(1)吞咽产生的气体(68%):动物实验性肠梗阻。如果食道堵塞,梗阻上方的肠道内很少有积气。临床上借助胃管吸引,如果保持胃空排空,肠管很少积气。
(2)来自细菌在消化过程中分解食物产生的气体。
(3)血液中的气体弥散到肠腔中,尤其是氮气。后两种来源占总气体的32%。
### 预防措施
1。胃肠减压:
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可缓解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状况。
2,预防和治疗感染和毒血症:
抗生素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一般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不能使用,但对于晚期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特别是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使用。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无论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都是极其重要的措施。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和等渗盐水是最常用的;如果梗阻已经存在好几天 ,还需要补钾,这对于小粘连性肠梗阻高发、经常呕吐的患者尤为重要。但应根据呕吐、缺水体征、血浓度、尿量、比重,结合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的监测结果,确定所需输液量和种类。单纯粘连性肠梗阻,尤其是早期,上述生理紊乱很容易纠正。单纯粘连性肠梗阻和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晚期,应给予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以补充肠腔或腹腔内血浆和血液的丢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