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与婴儿黄疸有关,但肝功能不成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与母乳无关。
新生儿在哺乳后不久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其他正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大多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大多数患母乳性黄疸的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后,会逐渐消退,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在母乳喂养正常的新生儿,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色染色(眼白),严重者可亮如橘皮;
2。出生后一周内,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其血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的传统标准值,称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3。出生后母乳喂养一周以上的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值超过生理性黄疸的传统标准值,称为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4。其特点是停止母乳喂养3天后黄疸可明显消退,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如果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可以重新出现。
### 确诊为母乳性黄疸还能吃母乳吗
1。母乳性黄疸多表现为轻至中度黄疸。只要注意随时监测黄疸的高度,密切观察宝宝皮肤和巩膜(白眼)的发黄程度,就可以保持母乳喂养。
2。母乳性黄疸往往需要2-3个月才能完全清除,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所以提倡坚持母乳喂养。
3。只有当血胆红素达到16-20mg/dl时,才考虑暂停母乳,或者减少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当血液胆红素下降到15毫克/分升以下时,母乳喂养仍然可以继续——但前提是加强监测。胆红素的高度变化可以通过皮肤测量,高峰期最好每天监测一次。
### 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对于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如果血胆红素达到一定范围,应尽早蓝光治疗并积极干预,防止可能的脑损伤;血液胆红素超过20mg/dl,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