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孩子生病了,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使用抗生素,听说别人家的孩子生病了,父母也会想到让孩子服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可见抗生素在现代父母的心中已经成为治病防病的“灵丹妙药”。可是,专家们却对此感到担忧,在他们看来,父母的这种观念所导致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数据
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对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表明:绿脓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100%耐药;对头孢氨噻肟耐药率达66.7%-84.5%,羟氨苄青霉素为48%,庆大霉素为33.3%,中国医科大学医务人员表示:这一串数字表明国内细菌耐药性远比国外情况严重。
北京儿童医院对1998年至2002年收治的25863名患病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细菌的耐药性达72.24%,并且呈现出细菌耐药性复杂的情况。对这一调查结果,专家解释许多细菌的耐药性可以通过人的染色体进行传播,也就是婴儿一出生时,就已经遗传了父母的一些细菌耐药性。
有关部门在广州儿童医院进行的针对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儿童中已有半数具有抗药性,当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出现时,将可能没有可用之药!
北京、武汉等地区十余家大医院1998年至2002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临床细菌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临床急需要对耐药菌有效的人工益生菌,从而达到人体内以菌制菌的效果,彻底避免人类走入使用抗生素的恶性循环漩涡。
医案
陈太太两周前刚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取名小琪。有一天,陈太太发现小琪右眼分泌物较多,就用卫生纸将其擦拭掉。第二天分泌物变得更多,且眼皮有一点红肿,陈太太赶忙带小琪去原生产医院的小儿科就诊,医师诊断为急性结膜炎,并用棉棒采取分泌物送去检查,同时开了一些抗生素药膏给小琪点眼治疗。然而,三四天后情况并没有好转,甚至似乎变得更严重,陈太太又带小琪到医院复诊,结果医师说分泌物培养发现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需住院打针治疗,而后随即住院接受万古霉素的治疗,一周后情况好转才出院。
小琪所罹患的急性结膜炎,原本是使用抗生素药膏就很容易可以治好的小毛病,可没想到竟然是抗药性的葡萄球菌造成的,使得医师必须使用最后一线的抗生素——万古霉素,才得以控制。
小琪才到这个世界两周就遭受这种抗药性细菌的侵袭,然而这种抗药性细菌绝非她身上原来会有的,只因过去人们不当地使用抗生素,以致将一般药物可杀死的葡萄球菌训练成具有抗药性的细菌,使得小琪从我们的环境中或其他人的身上得到了这种抗药性细菌的感染,若再晚一步治疗或许小琪就会留下终身瞎眼的遗憾。
恶果
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存在着一个用药误区,就是治病最好能立竿见影,用药得药到病除。因此,许多儿童甚至是婴儿稍微有些发热发炎,医生便首选抗生素类药加以治疗。但这一用药现象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抗生素越来越不管用了。
对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颁布法令,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禁止抗生素滥用之后,拿什么来代替抗生素治病?人工制造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已逐渐被科学界所认同。事实上,抗生素的原则就是抗感染,而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主要也是抗感染,因为其本身具有抗感染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人的身上有许多正常的菌群,其菌群的正常情况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菌,不管是病菌还是对人体有用的益生菌。结果造成人体正常菌群失调,而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则又引发了很多疾病,如造成肠道菌紊乱,引起腹泻,导致人体的消化、营养吸收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菌群失调的另一个恶果是,使得原本不致病的正常细菌,也变异成为致病细菌。另外滥用抗生素,还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使得很多药都难以起到治病的效果。
换个思路抗感染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感染的预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为绝大多数的院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益生菌可以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系的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肌体的免疫水平和抵抗力而获得防治疾病的效果。定期或者药后补充益生菌已经成为欧美幼儿防病保健的新趋势。
南方医院的儿科专家指出,婴幼儿的身体正在发育期间,免疫系统还不成熟,生病总是难免的,给宝宝治病时,常会用到一些杀菌药物,如抗生素,这些药物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体内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伤”了宝宝。体内益生菌减少了,宝宝就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不正常、无精打采等现象。更可怕的是,有害物质会乘机入侵,令宝宝再次生病。如此循环,宝宝的体质自然越来越差。
最后专家提醒各位父母:对于那些多病或病后的宝宝,应及时补充益生菌,以提高他们的自身抵抗力。
☆☆☆妈咪爱婴网——您的育儿指导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