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新生儿从出生到六个月之后,胃是呈水平位的,六个月以后随着慢慢发育,胃会转为立位,所以在横位的时候,孩子吃奶后,由于在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还没发育成熟,加上要排出残存体内的一些粘膜,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
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喂养,新生儿吐奶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奶几次,大多数婴儿在出生三个月以后才慢慢好起来,有些可能要到六个月以后。尽管很多妈妈都知道新生儿由于生理原因才容易导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宝宝吐奶时,还是紧张得不知所措。
导致婴儿吐奶的具体原因
一般来说,婴儿吐奶的量比较多,可以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宝宝会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疾病。吐奶可能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疾病性吐奶的情况不多,主要见于食道喷门失迟缓、胃扭转、幽门狭窄等原因,如果宝宝因为吐奶而导致体重急剧减轻,或者边吐边咳嗽,或是呕吐物呈现褐色或绿色,或呈喷射状吐了70—80厘米远,这些很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另外,宝宝受凉会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多加注意。
2、生理因素。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婴儿奶水到达十二指肠的速度比较慢,奶水停留在胃里面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很容易发生回奶。由于生理原因而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所有的孩子都会吐奶,只是有的孩子会吐的多一些,有的孩子吐的少一些。一般吐奶的现象在3岁以后就会消失。
3、其他原因。宝宝因为进食过多,或在吃奶后立即平卧,也容易导致吐奶。
一般吐奶后宝宝的精神状况尚好,吐后还有求食欲望、睡眠好,偶尔吐一两次,不是经常性的,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宝宝发生轻微的吐奶时,通常他会自己调适呼吸及吞咽的动作,没有吸入气管的危险,父母只要密切观察他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不过这时不要立即再喂宝宝,如果是饮食过量引起的吐奶就要减少喂奶量,延长喂奶时间;如果呕吐严重或除了呕吐症状外还有精神不振、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尿量减少、肚子难受等现象,则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需要多加留意,可能是生病了,会影响孩子的体重增长,要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或错过诊断机会。
婴儿吐奶时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吐奶是宝宝胃里的食物不由自主的逆流到口腔外,新生儿喂养不当引起吐奶生活当中很常见的。为了减少宝宝喝奶后吐奶的情况,建议在喂养的时候应当选择正确的姿势,喝奶后掌握好怎样给宝宝拍背,尽量在喝奶后宝宝保持侧卧位,避免吐奶。
1、每次吃完奶后要把宝宝抱起来拍嗝。因为宝宝的胃还没长好,呈水平位置,所以容易进空气,吃下去的奶很容易泛上来,而排出嗝以后,里面的空气就排出来了,奶就慢慢下去了,就不容易吐奶了。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宝宝的头靠在大人肩上,大人用空心的拳头由上往下轻拍宝宝后背,直到拍出嗝来,这样宝宝就不轻易吐奶了。
2、改变喂养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宝宝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宝宝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如果是躺喂,喂完后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
3、改变喂养次数。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4、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宝宝的状况。吐奶后,宝宝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给他补充些水分,但宝宝吐奶后,如果马上给他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宝宝喂些白水。
5、改变喂养时间。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6、妈妈加强护理。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妈妈在给宝宝喂完奶后不要立刻改变抱姿,让宝宝打个嗝,这样不容易引起吐奶。
7、送医就诊。如果用过上述方法宝宝吐奶症状仍不减轻,而且吐奶频繁,吐出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