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疼痛的记忆
别看成年人大多记不起3岁之前的事,其实,这些记忆都变成了潜意识,新生婴儿并不是没有疼痛记忆。
如果新生儿被大量的伤害(如注射,手术等),同时又得不到母亲应有的的照顾,比如他打针时父母照顾不周,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对外界产生出一种情绪上的抗拒,在成长中会更多地表现为压抑、孤独和在学校中有不良行为。
国外大量的研究证实,经历过一次以上创伤性经历的患儿,出现情感角色障碍、社会角色障碍、活力下降的现象比较多。
打针之痛怎么缓解?
加拿大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疫苗时如果能吃到母乳,会减少疼痛感,哭泣的时间也会更短。
领导研究的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丹尼丝·哈里森说,科学界已经知道,新生儿在采集足跟血时如果能马上吃到母乳,会减轻疼痛感。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来了解婴儿在慢慢长大后,是否还能通过吃母乳来减轻疼痛感。
渥太华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科克伦系统研究数据库》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查阅并分析了10项此前发表的研究,涉及1066名1岁以内的婴儿。
分析结果显示,如果婴儿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疫苗时能吃到母乳,会比其他没有吃到母乳的婴儿平均少哭38秒。婴儿在接种疫苗时的行为也显示,没吃母乳的婴儿会比吃母乳的婴儿觉得更疼。与喂糖水、喷止痛药和抚摸等传统缓解婴儿疼痛的方式相比,在扎针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效果也更为理想。
美国州立威奇托大学专家芭芭拉·莫里森分析说,母乳喂养之所以能起到止痛剂的作用,可能是因为它会促使妈妈和婴儿体内分泌催产素,这种激素可以起到平静情绪、减少疼痛和令人放松的作用。此外,如果婴儿在扎针等痛苦的过程中和妈妈分离,会让婴儿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加剧压力和疼痛感。
其他缓解方法:
1、妈妈的抚摸与安慰
建议:打针时,父母一定要陪伴他,抚摸他,轻言细语鼓励他。别以为他听不懂。心理学研究发现,亲人的语言与肢体安慰对孩子有类似于“情感镇定剂”的作用。
孩子还与母亲心心相印!妈妈如果感到惊慌,这种忧虑感会传递给孩子,当他感觉到气氛不对时也会哇哇大哭!看来,你都得保持镇定,让孩子始终感觉到母亲的温暖和安全感。
2、转移注意力
此外,可以准备些小玩具让孩子“分心”,比如公仔、机器人等等,小宝宝心爱的玩具可以将他的注意力从抽取血样、打针等医学治疗中转移。此外,有些医院在儿童病区里播放轻快的音乐、摆放滑梯等玩具,可以供宝宝们随时看卡通片、玩游戏,这些都能减轻治疗带来的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